品牌的核心是信任 |
本刊記者-劉萍 偉大時代需要偉大品牌點睛。 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三十多年,正是從“中國制造”不斷向“中國品牌”奔跑的過程。2017年5月10日,首個“中國品牌日”應時而生。設立這個特別的日子,為的就是推動全社會對品牌從模糊認知到理性認識,從認知品牌標識到追求品牌溢價,從認知品牌概念到注重品牌價值,進而轉化為行動。 此前一日,國家發改委、商務部、工商總局等九部委集體發聲,為中國品牌發展助威、護航。國家發改委秘書長李樸民指出,在當前的形勢和任務下,加快品牌發展、打造中國品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而工信部與中紡聯聯合跟蹤培育的120家服裝家紡自主品牌企業,2016年主營業務收入、平均利潤率均遠高于行業平均水平,也證明了品牌的強大力量。 但也應看到,總體來看,目前我國品牌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力還有所不足,創新體系尚未完善,企業價值鏈還較低端,國際品牌建設比較緩慢,據稱中國的國際知名品牌在全球占比不足3%,因此我們需要“擦亮”自主品牌,由中國速度向中國品質轉變。 其實不少中國自主服裝品牌掌舵人都有此共識:表面上看,品牌只是一個企業或產品的標牌,而實際上,品牌作為一種差別化的標志,代表著企業的價值觀和倡導的生活方式,一個好的品牌能通過其品牌號召力把有著相近和相同價值觀、生活方式的顧客集成在一起,給企業帶來競爭優勢。 而從行業實踐來看,除了上游的“制造品牌”、下游的“終端品牌”,越來越多的產業集群地領導者也認同“區域品牌”的打造,認為它能夠集成某一地域或專業領域的客戶資源,帶來區域競爭優勢。不論是毛衫業還是童裝業,不論是襪子小鎮還是泳裝基地,區域品牌的叫響等于為本集群內大批中小企業打出了知名度、美譽度,帶來了信任。 從產品制造到品牌展示、品牌銷售直至品牌交流、品牌傳播等版塊,品牌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而究其根本,品牌的核心是信任,就是相信并敢于托付。人們只有信任某品牌,才會去購買。不能獲取信任或信任程度較低的品牌不能形成影響力。所以,信任是除經濟資本、人力資本之外的又一種重要資本。 由此可見,品牌是無形資產,是差異化競爭最強有力的手段。一個優質的品牌一定在消費者心目中構建了強大的印象,才能獲得消費者真正的信任和尊重。而承擔社會責任也是品牌的應有之意。 品牌,關乎每個消費者的切身利益,也關乎一個國家的品牌尊嚴,更重要的是,關乎國民經濟的轉型升級。從制造到消費全流程培養品牌的土壤,眼下在中國還不算豐厚;從品牌到大品牌再到偉大品牌的行動,各方還需以新思維來引領。作為媒體人,引導規范消費環境,講好中國品牌故事,傳播品牌塑造信任,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