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安全防護用紡織品高技術適合推廣? |
本刊記者-郝杰 為了擴大產業用紡織品在安全防護領域的推廣與應用,6月17日,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技發展部、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和紡織之光科技教育基金會聯合舉辦的“紡織之光”安全防護用紡織品技術及應用重點成果現場推廣活動在西安市舉行。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紡織之光科技教育基金會理事長高勇,中紡聯副秘書長、科技發展部主任、紡織之光科技教育基金會副理事長彭燕麗,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會長李陵申,中國工程院院士姚穆,總后軍需裝備研究所教授級高工施楣梧等領導、專家,以及安全防護產業企業,相關紡織企業、高校、科研機構技術及管理人員200余人參加會議。會議由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副會長鄭俊林主持,有關專家介紹了近年來我國安全防護用紡織品技術及應用重點成果。 高勇在講話中指出,從“十一五”開始,產業用紡織品就被列入國家規劃,這就意味著“十一五”以來紡織產業結構調整的重點就轉向產業用紡織品。 “十二五”期間,產業用紡織品16大類領域中,8類獲得了重點支持,安全防護用紡織品就是其中之一,這幾年發展速度很快。安全防護用紡織品已經逐漸擺脫了人們印象中的傳統產品,隨著科技進步,安全防護紡織品已經形成了一個產業?!笆濉逼陂g,紡織科技成果進入了收獲期,此次推廣的項目對于安全防護用紡織品產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高勇透露,紡織科技“十三五”規劃綱要預計于8月初公布,其中產業用依然是重點。他希望行業一起努力,把安全防護用紡織品產業推向新高潮。 彭燕麗在發言中介紹了紡織之光科技教育基金會的發展歷史,以及中紡聯科技部的主要工作。 姚穆在以《紡織產業創新驅動與綠色協調發展》為主題的演講中強調,對于紡織產業創新要重視原始創新,不能再一味依靠“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方式。原始創新既要關注思路創新、制度創新、組織結構創新、管理方法創新、管理體制創新、人才創新等,也要關注思想方法創新、基礎理論創新、機械設備創新、運行控制系統創新、工藝技術創新、產品指標創新、標準創新、檢測技術和儀器創新、多學科協同創新。 姚穆認為,紡織服裝產業必須特別重視社會的需求,要特別關注安全防護問題。高性能、新功能是特種防護服裝安全的關鍵性能要求。作為服裝領域,一般安全防護重點是:第一是高溫工作場所、戰場、火災現場;第二是防靜電、引爆以及防電弧襲擊等專用工作服;第三是防固體撞擊;第四是有毒有害物質泄漏的防控;第五是特種場所高能輻射的隔離;第六是工作現場防止某些刀刃損傷的防割手套,尖釘地區行走的防刺靴等,以上功能都需要特殊的紡織材料。 會議還對四項重點安全防護用紡織品技術成果進行了推薦,專家現場解答了代表的提問。 會后,與會代表參觀了陜西元豐紡織技術研究有限公司和西安紡織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安全防護用紡織品技術及應用” 重點成果推廣簡介 成果一:工裝高強耐磨/單向導水/防透/阻燃等功能的實現 推廣單位:軍需裝備研究所 成果介紹:目前,工裝的功能性需求日益突出,在不同工況環境要滿足個性化、差別化要求。在產品開發和應用過程中,可通過濕法加硼,減弱氫鍵,提高牽伸取向,減緩凝固速率,形成致密皮層等方法實現工裝的低成本高強耐磨功能,應用于軍隊武警作訓服面料、工裝面料;可通過拒水劑印花加工、拒水絲/親水絲交織、靜電場控制下噴淋加工等方法實現單向導水/單面拒水功能。 成果二:間位芳綸在安防領域的應用技術與發展趨勢 推廣單位:煙臺泰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成果介紹:間位芳綸是新型有機高科技纖維材料,具有優異的熱穩定性、阻燃性、電絕緣性、化學穩定性和耐輻射性,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高速列車、消防服、作訓服、耐熱工裝、大氣環保、工業耐溫材料、汽車膠管、高級音響彈波、電氣絕緣等重要領域。間位芳綸生產工藝復雜,技術難度大,目前美國、中國、日本、俄羅斯等國家擁有該產品的生產技術。煙臺泰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自主開發的“濕法間位芳綸短纖生產技術開發及其產業化”項目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成果三:特警戰訓服面料開發技術研究 推廣單位:陜西元豐紡織技術研究有限公司、公安部第一研究所 成果介紹:項目根據我國特警工作環境需求,研究了芳綸等高新技術纖維應用技術,研制出阻燃耐高溫、高強防撕裂、防靜電、抗油拒水、防酸堿、吸濕速干等多種防護功能于一體,適用于春秋、夏、冬不同季節的新一代特種戰訓服系列面料,為特警在復雜危險環境下的戰訓作業提供了高效可靠的身體防護。項目產品經公安部特種警用裝備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國家紡織制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國家軍需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等權威機構檢測評定,綜合技術指標高于同類產品。項目獲得“紡織之光”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學技術獎。 成果四:熱防護織物的制備與性能研究 推廣單位:天津工業大學 成果介紹:項目研究的新型環保熱防護織物,能夠短期耐溫1300℃以上,長期耐溫500℃,遇熱時釋放的煙毒量低,可廣泛用作建筑耐火材料、航空航天熱防護材料、軍事材料、電焊及煉鋼爐前的防火花、鐵水飛濺材料,高溫管道及容器的隔熱保溫材料等,測試表明項目制備的涂層織物各項性能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項目關鍵技術:依據隔熱材料的燒蝕機理,制備出具有耐燒蝕、隔熱、不燃、拒液、遇熱或熔融后能夠保持形態完整且放出毒害氣體低于致毒量的熱防護織物;揭示了織物組織結構對玻璃纖維熱傳遞性能的影響規律;提出了基于紗線結構參數和交織路徑構建織物三維幾何模型的方法;創建了熱流在三維織物內傳遞的數值模型,為熱防護織物的制備與性能評估提供依據。項目獲得“紡織之光”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學技術獎。 |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