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4教授入圍中國工程院2017院士增選候選人,誰能最后勝出? |
本刊記者-郝杰 4月21日,中國工程院公布了2017年院士增選候選人名單,在533位有效候選人中,紡織領域共有4位上榜,他們是浙江理工大學陳文興、東華大學王華平、天津工業大學肖長發、武漢紡織大學徐衛林。 據《紡織服裝周刊》記者了解,院士提名制度改革后,中國科協組織學術團體提名院士候選人成為院士推薦之外的唯一提名渠道。也就是說,院士增選候選人推薦有兩個渠道,一個是院士提名,另外一個是中國科協系統推薦。由于紡織界此次沒有院士提名人選,中國科協系統推薦就成為了唯一渠道。由于最初的推薦沒有名額限制,中國紡織工程學會為了最大限度地將紡織行業的優秀科技人才選拔出來,共向中國科協推薦了10名候選人,經過中國科協組織審閱候選人材料、逐個介紹候選人情況、集中評議、無記名投票等程序,最后經中國工程院主席團審定,環境與輕紡工程學部48人入圍,4位紡織領域教授位列其中。 根據院士增選工作日程安排,有效候選人名單公布后,6月第1周,各學部開始第一輪評審,公布進入第二輪評審候選人名單并組織候選人材料公示。7月31日,受理投訴信截止,對進入第二輪評審候選人進行投訴調查。10月最后1周,各學部組織第二輪評審,再經全院全體應投票院士投票終選、主席團審議,確定當選院士名單。 從工作流程看,還需要二輪中國工程院評審,未來的選拔會更加嚴格。據中國工程院公布的資料顯示,目前有效候選人共533位,分布在9個學部,中國工程院此前已經明確增選名額不超過75名,這也意味著當選率僅有14%??上攵?,4位紡織領域候選人還要經歷更嚴格的評審考驗。4位紡織領域的頂尖科技工作者無疑都具備當選的實力,業內衷心期望,他們能給行業帶來驚喜,同時也必須看到競爭的殘酷性。無論最終結果如何,此次能獲得候選人資格,也體現出紡織科技工作者的學術地位,對單位及個人來說都是一種榮譽。 誰最有可能當選? 有關數據梳理 從歷屆中國工程院公布的有效候選人名單的推薦次數上看:徐衛林已是第三次推薦,王華平、肖長發獲得兩次推薦。 從紡織領域最高學術成就看:王華平、肖長發、徐衛林曾獲得過中國紡織學術大獎。 從獲得國家科技獎等級看:徐衛林以“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復合紡紗技術”項目獲得2009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附4位候選人學術簡歷 陳文興 陳文興領導的團隊與浙江古纖道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揚州惠通化工技術有限公司合作的“管外降膜式液相增黏反應器創制及溶體直紡滌綸工業絲新技術”項目獲得2016年度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此次獲獎是陳文興教授第二次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勵,他曾在2004年,以第一完成人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陳文興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六屆學科評議組成員,浙江省重中之重一級學科“紡織科學與工程”學科帶頭人,教育部“先進紡織加工技術”創新團隊負責人。入選國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和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層次重點資助人選。 王華平 作為中國紡織學術帶頭人、全國紡織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王華平長期致力于纖維材料改性、紡絲成形理論和技術研究,為纖維新材料研發及其產業化應用做出了重要貢獻。作為骨干參與了“生物基纖維產業化前景”、“2016-2030中國紡織科技創新發展戰略”、“十二五中國紡織科技創新戰略” 等研究與制訂。他先后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4項、省部級科技成果獎18項,獲得2016年中國紡織學術大獎。 肖長發 肖長發長期從事纖維材料研究與開發工作,在纖維成形理論、中空纖維膜制備技術等方面,主持完成了數十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63 和973 計劃等項目課題,獲國家科技獎2 項、省部級科技獎10 項,發表論文200 多篇,出版著作7 部,獲授權發明專利40 余項。 由肖長發主持的項目“功能吸附纖維的制備及其在工業有機廢水處置中的關鍵技術”榮獲了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新型功能中空纖維膜制備技術及其產業化應用”項目獲得2008年度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他還獲2014年中國紡織學術大獎。 徐衛林 徐衛林長期致力于新型纖維材料的教學和研究及纖維材料的改性、紡織測試儀器的研發及指標的建立、紡織新產品的開發等;主持國家973前期預研項目等國家級和省市重大科研項目10余項。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美國纖維協會杰出成就獎,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并獲得2012年中國紡織學術大獎。 (候選人簡歷來源于網絡) |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