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多名院士領銜,80余位專家參與,智能制造、廢舊資源再生兩項戰略研究項目成果豐碩 |
本刊記者-郭春花 4月27日,在中國工程技術界最高榮譽性、咨詢性學術機構——中國工程院,“我國紡織產業智能制造發展戰略研究”和“廢舊化纖紡織品資源再生循環技術發展戰略研究”兩項成果發布會相繼舉行。這兩項戰略研究項目均是中國工程院咨詢研究項目,集聚了10多名院士、80余位專家學者的智慧。 Part 1 “我國紡織產業智能制造發展戰略研究” 項目成果發布會 為推進我國紡織產業對接“中國制造2025”、“中國制造+互聯網”等,提質增效,加快走向生態、綠色、低碳、高端,實現大而強,中國工程院發揮高端智庫作用,于2016年設立并啟動實施“我國紡織產業智能制造發展戰略研究”咨詢研究項目,對未來5-10年我國紡織產業發展智能制造進行戰略布局謀劃。通過兩年多的工作,目前該咨詢研究項目已完成研究工作,形成了重要的研究成果。 “我國紡織產業智能制造發展戰略研究”項目成果發布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孫晉良、俞建勇、周翔、蔣士成,中國工程院二局副巡視員王元晶,國家工信部消費品工業司副司長曹學軍,以及來自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中國紡織機械協會、中國印染行業協會,及行業相關高校、研究院所的專家領導及10多家媒體代表等參加會議。孫晉良主持會議。 成果發布會上,王元晶在致辭中指出,咨詢研究的目的在于以科學咨詢支撐科學決策,以科學決策引領科學發展,取得實效。召開成果發布會,旨在搭建平臺,交流咨詢研究成果,為未來5-10年我國紡織產業對接互聯網、大數據、新一代人工智能等,向智能制造轉型升級,推進產品結構、產業結構、發展模式、營商環境等變革,實現高質量發展,助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支撐。她同時希望通過成果匯報交流,與會領導、專家和企業代表對工程院的咨詢研究工作多提寶貴意見。 會上,孫晉良作“我國紡織產業智能制造發展戰略研究”項目工作報告,介紹了項目背景及有關工作情況。孫晉良說,該重點咨詢研究項目課題組由中國工程院環境與輕紡工程學部、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10名院士領銜咨詢研究工作。項目依托東華大學具體實施,由東華大學相關領域教授擔任紡織智能制造共性技術及標準、智能紡織裝備、化纖智能制造、紡織加工智能化、染整加工智能化、服裝設計與加工智能化、紡織服務制造及網絡協同制造、智能紡織材料等8個專題組負責人;項目還匯聚了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以及天津工業大學、江南大學、武漢紡織大學、浙江理工大學、蘇州大學、北京服裝學院、上海大學、西安工程大學、中國昆侖工程公司等高校、研究院所43位專家、教授等參與咨詢研究。總體上構成本領域和跨領域工程院院士領銜,教授骨干具體組織實施,行業聯合會、相關高??蒲性核鶎<?、教授參加的咨詢研究組織結構。 孫晉良說,兩年多來,課題組查閱了300多篇文獻資料;由課題組院士帶領,深入山東、福建、浙江、新疆等紡織智能制造先行企業,就智能制造發展情況、智能制造發展目的與重點、智能制造發展瓶頸與障礙、智能制造發展目標和舉措等進行現場調研和座談咨詢;通過中國工程院主辦的第242場中國工程科技論壇,匯聚紡織及跨紡織領域院士、專家、教授開展紡織智能制造技術專題研討。孫晉良說,在大量資料研究、企業調研、高端研討的基礎上,形成最終的項目研究報告。孫晉良介紹,最終的項目研究報告共9章,詳細全面闡述了我國紡織產業智能制造發展戰略,將對我國紡織產業的精益制造高、效制造、柔性制造、服務制造、綠色制造起到支撐作用。 俞建勇在會上作“我國紡織產業智能制造發展戰略研究”項目研究報告,從紡織產業智能制造發展現狀、發展需求、發展目標定位、重點任務和路徑、發展效應、重點專項建議、政策措施建議等八個方面全面匯報了項目研究成果。
按照共性技術有重大突破、產業應用有效益,有效支撐紡織產業智能制造升級的要求,俞建勇提出了基于CPS的紡織智能生產技術、新一代紡織服裝產品大規模個性化定制技術、智能紡織裝備及紡織加工智能化技術、服裝綠色智慧制造生態系統、柔性智能可穿戴紡織技術、紡織產業智能制造生態系統支撐平臺等六個重大專項建議。 為保障戰略目標實現,俞建勇還提出了相關措施及建議,即加強紡織領域制造系統智能化改造升級頂層設計、布局建設國家紡織產業智能制造科技創新中心、建立以工業大數據驅動的紡織工業互聯網平臺、國家層面增設各類加快發展紡織產業智能制造的重大專項、出臺政策措施加強紡織產業智能制造人才隊伍建設、多方籌資促進紡織產業智能制造共性技術研發及應用等政策措施建議。 會上,曹學軍高度肯定了“我國紡織產業智能制造發展戰略研究”項目的重大意義,她希望項目成果能在行業得到很好的應用,工信部下一步也將聯合工程院、協會、院校、企業等一起推動紡織行業智能制造的建設。 此外,來自中紡聯、院校、企業的相關代表也分別結合當前的智能制造現狀提出了建議。 Part 2 “廢舊化纖紡織品資源再生循環技術發展戰略研究” 項目成果發布會 “廢舊化纖紡織品資源再生循環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項目成果發布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蔣士成、周翔、孫晉良、俞建勇,中國工程院二局副巡視員王元晶,國家工信部消費品司副司長曹學軍,以及來自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相關高校和研究院所的專家領導,循環再生行業代表性企業及10多家媒體代表共計60余人參會。蔣士成主持會議。 王元晶代表工程院作會議致辭,她強調,召開“廢舊化纖紡織品資源再生循環技術發展戰略研究”,旨在搭建平臺,交流研究成果,充分發揮工程院國家工程科技思想庫作用,用科學咨詢支撐科學決策,用科學決策推動科學發展。同時他還指出,希望通過成果匯報交流,與會領導、專家和企業代表對工程院的咨詢工作多提寶貴意見。 ?會上,蔣士成簡要介紹了項目背景及有關工作情況。中國工程院于2017年設立了“廢舊化纖紡織品資源再生循環技術發展戰略研究”咨詢項目,由紡織領域6名院士牽頭,依托東華大學,并邀請相關高校院所、代表性企業的專家等40余人參與研究。項目研究了國內外廢舊紡織品資源再生循環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了我國廢舊化纖紡織品資源再生循環發展的瓶頸、發展特征以及解決方案,并在此基礎上提出我國廢舊化纖紡織品資源再生循環的重點任務、重大專項建議,以及發展的政策措施;研究我國廢舊化纖紡織品資源再生循環發展的回收、循環、評價及應用等系統,明確我國廢舊化纖紡織品資源再生循環的全產業鏈技術體系的發展方向,提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廢舊化纖紡織品資源再生循環發展模式和專項建議。項目形成了研究報告1份,提交了院士建議1份。 項目秘書長王華平作了項目研究成果匯報,據項目研究成果表明:我國是世界化纖生產與應用大國,2016年化纖總產量達到4944萬噸,占到全球化纖總量的69.4%,紡織纖維的加工總量5420萬噸,其中化纖占到84.23%,居絕對主導地位。然而在行業快速發展的同時,隨之而來的廢舊制品處理問題也愈來愈迫切。據估計,到“十三五”末,廢舊化纖紡織品的產生量可達近2億噸。同時我國化纖行業對石油化工原料的需求量大,且近50%的原料有進口依賴性。而廢舊化纖制品被當作垃圾進行填埋或焚燒等簡單處理,不僅嚴重污染了環境,而且也造成極大的資源浪費。據統計,由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造成的損失已占到我國GDP總值的15%,嚴重影響可持續發展。 自“十二五”以來,由于國家層面對化纖再生利用支撐力度的大幅提升,消費者環保意識的增強,再生行業的創新研發積極性有了明顯提升,并切實結合我國實際情況進行了技術攻關,初步形成了一批有代表性的特色產業化再生技術,經濟社會效應明顯,在國際再生市場的話語權正在快速提升。但與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相比,目前我國廢舊紡織品回收再生及其產品開發技術起步較晚,在行業整體的技術先進性和成熟度方面和國外相比仍存在明顯差距。國內循環再生行業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問題:回收種類少,總量低、產能分散;再生制品品質低,應用受限;回收產業體系不健全,綜合利用難。
會議最后,與會代表對于工程院的咨詢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和認可,該項研究成果對于政府決策管理、企業創新發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撐。攝影:黃瑋 |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