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報告,表彰先進,簽署合作協議,啟動新聞獎評選,全國紡織產業轉移工作會干貨不少! |
本刊記者-徐長杰 李靜 2017年是實施紡織“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中國紡織行業為進一步加快轉型升級的步伐,將緊緊圍繞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和中西部地區產業轉移開展工作。5月16日,全國紡織產業轉移工作會暨智能制造、生態發展研討會在虞姬故里花木之鄉沭陽舉辦。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針織工業協會會長楊紀朝,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孫淮濱,中國工程院院士俞建勇,江蘇省紡織工業協會會長謝明,工信部消費品司紡織處處長曹庭瑞,工信部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中心、工業4.0研究所所長王喜文,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秘書長、紡織產業轉移工作辦公室常務副主任楊峻以及中共宿遷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沈海斌,沭陽縣委書記、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書記胡建軍,沭陽縣委副書記、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主任卞建軍,沭陽縣人大常委會主任劉瑞春,宿遷市發改委副主任王之剛,宿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徐生春,宿遷市商務局副局長于德,沭陽縣委常委、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葛家勝等領導出席了本次會議。 同時,來自東華大學、武漢紡織大學、天津工業大學等大專院校領導;全國12個省、市、自治區,27個示范園區、試點園區的園區和企業代表、地方協會以及有關政府部門的領導、媒體等300余人參加了本次會議。會議由中國紡織工業企業管理協會副會長王進軍與特邀嘉賓馬丁丁主持。 胡建軍談到,全國紡織產業轉移工作會暨智能制造、生態發展研討會在沭陽隆重開幕,這不僅是沭陽縣紡織產業轉型發展再上新臺階的標志,也是全縣經濟發展中的一件大事、喜事和盛事。 他說,作為沭陽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紡織產業是沭陽縣三大主導產業之一,紡織業發展的基礎配套比較齊全,人才、技術、產業鏈優勢明顯。目前,全縣紡織類企業達到了602家,2016年,紡織產業實現開票收入78.8億元,總量位居蘇北前列。全縣已初步形成涵蓋“機械裝備-紡絲-加彈-織造-印染-成衣”等較為完整的產業鏈條,實現了由跟隨式發展向引領式發展加快轉變的良好開端,其中嘉德纖維、邦源紡織、月源纖維三家企業被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指定為包覆紗加工貿易單耗標準的起草制定單位。為了引領紡織產業的轉型升級,沭陽縣在開發區紡織產業園內建成全國首個智能針織產業園,打造了紡織業智能制造、轉型升級的載體平臺,集聚了一批創新型、智能型好項目,現在正在進行二期建設。在當前綠色發展的時代背景下,沭陽紡織產業正朝著高效、智能、生態的方向轉型發展。 沈海斌在致辭時介紹道,紡織產業是宿遷傳統支柱產業,也是市委市政府重點打造的四大特色產業。形成了規模化的生產能力和較為完整的產業鏈條,特別是作為全市紡織產業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沭陽紡織產業取得了長足發展,建設了全國首家智能針織產業園,榮獲“中國紡織產業轉移示范園區”、“中國包覆紗產業生產基地”、“國家墻布及窗簾產品開發基地”、“全國紡織產業結構調整突出貢獻獎”、“中國智能針織產業創新獎”等榮譽,紡織服裝產業規模持續穩居蘇北前列,己成為全市發展最怏、勢頭最好的紡織服裝產業集群。下一步,宿遷市將以建設生態經濟示范區為抓手,以本次研討會的召開為契機,不斷更新發展理念、探索新的發展方式和路徑,著力提升紡織產業發展水平。 謝明則從產業發展的角度,談到了江蘇紡織產業發展的情況,她說,江蘇省是紡織服裝行業的大省,有著較好的產業基礎。近年來,沭陽得益于縣領導班子的大力支持,紡織產業得到了長足發展,沭陽經濟也走在了宿遷乃至江蘇省的前例。 不過她也談到,江蘇紡織服裝產業發展面臨著巨大的生存壓力和強勁的挑戰,挑戰來自于兩個方面:第一是來自于國內的中西部地區,近年來中央大力發展中西部地區經濟,除了加強基礎設施的建設,還出臺了很多承接產業轉移的創新舉措,政策力度很大;第二是來自于發展中國家的壓力,比如印度、巴基斯坦以及東南亞地區,都呈現出了快速發展的態勢,特別是在“一帶一路”倡議的帶動下,他們的紡織服裝產業發展也將迎來利好。 對此,江蘇省提出了建立國內領先、有國際競爭力的制造強省,主攻方向就是智能制造,紡織服裝產業作為江蘇制造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要牢牢抓住這一點,發揮企業技術創新、模式創新以及治理結構的創新,實實在在推動實體經濟的振興與發展。 曹庭瑞表示,紡織產業是產業轉移的先導產業,從過往的歷史中我們可以找到一些規律、經驗和教訓,也能從中國國情出發,認識和把握好正在進行的新一輪產業轉移。 從長遠看,我們必須崇尚創新、注重人才,加快研發,培育我們的新動能和核心競爭力,促進紡織產業向中高端邁進,重塑國際競爭優勢。為此,我們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研究制定紡織各行業、各領域紡織智能制造的標準、規范和驗證平臺,二是在全行業推行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三是推動開展紡織智能裝備、傳感器、軟件的開發和應用,從而形成紡織智能創新體系;四是以點帶面,逐步推進企業智能化步伐,構建未來紡織業發展范本。 楊紀朝指出,在我國結構調整和供給側改革發展中,在國家“一帶一路”倡議指引下,我國紡織產業轉移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他說,產業轉移不是設備簡單平移,而是要升級。升級就要智能制造和綠色發展,其實質是要提升效率效益和可持續發展。即紡織未來的目標是轉移升級、智能制造、生態發展,從而推進我國從紡織大國到紡織強國的轉變步伐,為中國紡織做出貢獻。 2017產業轉移工作: 一個抓住、兩個把握、三個突破 會上,楊峻作2016全國紡織產業轉移工作報告。報告中談到,2016年紡織產業轉移工作在國家供給側改革及結構調整總方針指導下,緊緊圍繞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和中西部地區產業轉移及京津冀協同發展展開。2016年產業轉移呈現出紡織產業轉移由東、中西、外三級互動向東部、海外、新疆和中西部四輪驅動發展;轉移升級成為紡織產業轉移的主旋律;政策導向仍然在產業轉移中發揮著主要作用等特點。同時,也存在著環境壓力、成本要素壓力、產業轉移地區兼發展不平衡等問題。 對此報告中指出,紡織產業轉移工作要被賦予新的概念、內容和形式。在轉移中完成升級,在升級中實施必要的轉移,推動產業鏈的協同創新,配置全球市場資源,努力提升供應鏈效率,從而實現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在產業轉移決定要素方面,將更加突出資本、管理、科技、人才等因素的作用,在新型發展環境下,特別要注意柔性化生產(智能化)以及大數據的價值作用,打造特色企業、園區和產業集群。 同時,報告還提出了2017年產業轉移工作總的思想:“一個抓住兩個把握三個突破”,一個抓住是牢牢抓住黨中央對經濟工作的總體部署,兩個把握是把握結構性調整的方向,把握園區可持續發展內力,三個突破是在服務對接模式上有突破,在智能、綠色園區建設上有突破,在布局合理分配上有新突破。 智能制造與生態發展 成產業轉移升級重要抓手 “十三五”是中國建設紡織強國的關鍵時期,一方面要加快自身轉型升級,打造比較優勢,營造核心競爭力,另一方面處理好產業與社會、生態和消費之間的關系,最終建成紡織科技強國、紡織品牌強國、紡織可持續發展強國和紡織人才強國。面對我國紡織產業在智能制造、產業轉型升級及產業生態發展方面所面對的新課題與新挑戰,與會嘉賓們為探尋產業轉型升級可行性途徑進行了深入探討。 俞建勇談到,《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行動指導意見》規劃出了智能制造在中國產業發展的新路徑,即其主線是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其核心是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他說,紡織智能制造能夠推動產業的創新發展,并改變原有的生產方式,在互聯互通的制造模式下協同生產,從而實現精益制造、高效制造、柔性制造、服務制造和綠色制造。并談到了智能制造在紡織服裝應用的目的和重點任務,他同時強調,紡織在智能制造應用的同時不能忘了人的作用,要進一步提高中國產業工人的素質。 王喜文作《智能制造與產業轉移在時間和空間上實現轉型升級》主題演講時也指出,當前紡織工業面臨著市場、資源環境與成本的多重壓力,傳統的以能量轉換工具為推動力的經濟將難以維系傳統的工業化發展模式已沒有競爭力,智能制造時代的到來,讓工業制造能夠有效滿足個性化定制需求、縮短工期、降低成本、降低能耗等需求,特別時為紡織帶來生產方式的變化。 綠色生態是紡織產業可持續發展中的重要內容,為此,孫淮濱就產業轉移中的生態與綠色發展問題談到,產業轉移是一個生產要素在空間上的位移。其中成本要素是轉移的一個重要動力。當前,成本驅動的轉移在逐漸變弱,產業轉移應該有新的動力,智能制造和生態發展成為更重要的動力。園區作為產業轉移的載體,應該建設成為生態文明和綠色發展的園區。生態與綠色的概念并不完全相同,生態是指資源與環境的狀態,我們要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園區,處理好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和諧共進的關系。綠色是一種發展方式,與生態文明的建設發展息息相關。 從園區建設上來講,可借鑒綠色發展“ 1+5 ” 模式:“1”是指準入條件,要符合國家相關政策,“5”是指生態經濟、生態環境、生態人居、生態文化和生態制度,以此指標體系來評價園區生態文明建設水平,可使生態文明建設落到實處。 可從三個層面推進綠色發展:一是產品層面的全生命周期的綠色管理;二是綠色的5化原則建設綠色工廠,為綠色制造體系奠定基礎;三是以品牌企業為龍頭,規范供應鏈的各個環節,提高供應鏈的綠色水平。 此外,沭陽縣委副書記、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主任卞建軍,河南西平縣人民政府縣長李全喜,上海中昊針織有限公司董事長高寶霖以及寧夏如意科技時尚產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宇恒星等人還就智能制造在行業、企業中的應用進行了主題推介和經驗分享。 實際上,行業在產業轉移的過程中早已不乏對智能與生態的探索者。近年來,江蘇沭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圍繞“綠色”、“智能”兩條主線,結合實際情況,全力打造高度集約化的特色產業園——沭陽智能針織產業園,“智能時代”的到來使沭陽針織業在“經濟冷環境”下出現了“熱”發展的“沭陽現象”。而“沭陽智能針織產業園”的推出,則是為我國紡織產業開展“智能產業園區”建設和以智能制造園區推動紡織行業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為產業轉移工作樹立試點、示范 表彰產業轉移優秀工作者 隨著紡織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紡織產業轉移已呈現出新的態勢,根據《國務院關于中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的指導意見》和國家工信部《關于推進紡織產業轉移的指導意見》精神,以及推行“一帶一路”倡議的需要,經過地方政府的申請及有關紡織行業協會的推薦,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同有關部門考察評審,研討會上宣布,決定將新疆阿拉爾經濟技術開發區、新疆尉犁工業園區、黑龍江亞布力服飾創意產業園區、四川三臺工業園區、江蘇鹽城紡織染整產業園、河南西平產業集聚區、新疆巴楚工業園區列為全國紡織產業轉移試點園區;授予云南保山輕紡產業園、四川屏山縣工業園區、江蘇沭陽經濟技術開發區、陜西咸陽市新興紡織工業園、湖北川東中部輕紡服裝之都為“全國紡織產業轉移示范園區”稱號。 此外,在全面落實“一帶一路”國家建設,以及長江經濟帶、京津冀協同發展、中西部轉移的工作中,行業協會及園區圍繞“調結構、促升級、建設特色園區、智慧園區”為主線,積極開展工作,涌現出一批抓機遇、求發展、攻難關、做貢獻的先進單位及先進個人,在他們身上集中反映了新形勢下振興紡織的精神面貌。會上,還宣布了“關于表彰2016年全國紡織園區建設突出貢獻獎及2016年招商工作先進個人的決定”。(文末附名單) 同期活動 “沭陽杯”第六屆全國紡織行業新聞獎評選啟動 2017年是實施紡織“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在助推行業發展的同時,輿論宣傳工作仍是提升紡織行業軟實力的重中之重。為推動紡織行業科學發展的正確輿論導向,鼓勵媒體做好行業新聞宣傳工作,傳播正能量,擔負起新聞輿論工作的職責和使命,促進多出好記者、好作品,“沭陽杯”第六屆全國紡織行業新聞獎評選活動在研討會期間正式啟動。 記者了解到,沭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已連續兩屆冠名“沭陽杯”全國紡織行業新聞評選活動,而本屆新聞獎的冠名將成為該項新聞獎的冠名之最。據主辦方介紹,本屆新聞獎評選將于2018年1月上旬召開由紡織行業領導、新聞界專家及企業家代表組成的評審委員會工作會議,初選入圍基礎上評出各類獎項,并將于2018年2月對榮獲紡織行業新聞年度獎項的獲獎者開展表彰活動。 共建創新平臺,“沭陽制造”積極向“沭陽智造”轉型 近年來,沭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十分重視人才隊伍的建設,不斷加強與科研院所的合作,共建創新平臺,進一步促進開發區紡織服裝產業轉型升級。研討會現場,就舉行了一系列的簽約儀式,與會嘉賓共同見證了“沭陽制造”向“沭陽智造”轉型升級的重要時刻。 會上,中紡聯產業經濟研究院與沭陽經濟技術開發區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同時,沭陽經濟技術開發區還與東華大學、武漢紡織大學分別簽訂了產學研合作協議。 記者了解到,沭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將與東華大學雙方掛牌成立“東華大學沭陽技術轉移中心”。依托該中心,雙方將在科技項目合作、科技成果轉化、共建創新平臺、人才培養和交流等方面開展全方位、多層次的合作。沭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借助東華大學優勢資源,全力提升開發區紡織服裝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提高企業技術水品和產品科技含量,實現專業人才的引進和培養,進一步促進開發區紡織服裝產業轉型升級。 此外,沭陽經濟技術開發區還與武漢紡織大學簽訂智能制造研究院建設合作協議。智能制造研究院將圍繞“中國制造2025”,依托武漢紡織大學優勢資源,重點開展裝備智能化及智能車間、智能工廠、產業共性技術應用基礎研究,發展智能化、信息化、標準化關鍵技術。同時研究院還將致力于為全行業提供共性技術指導,搭建技術研究與成果產業化橋梁,提供人才培訓和開展研究生聯合培養等,為“沭陽制造”向“沭陽智造”轉型升級提供技術支撐。 獲獎名單 2016年全國紡織園區建設突出貢獻獎名單 (排名不分先后,按姓氏筆畫為序) 王剩勇 吉林化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常務副總經理 卞建軍 江蘇沭陽縣縣委副書記、縣長、沭陽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主任 付 剛 山東德州恒豐集團發展執行理事長 代貴虎 四川三臺縣政府黨組成員、四川三臺工業園區黨工委書記 石昌佳 浙江潔麗雅紡織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占才春 湖北紅安經濟開發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 劉春霞 天津中天建筑設計院書記、常務院長 劉應華 安徽望江縣經濟和科技信息化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 劉 毅 陜西咸陽新興紡織工業園管理委員會主任、黨工委副主任 關 洋 四川意龍印染有限公司董事長 任清偉 廣東東莞市大朗電子商務產業中心總經理 張世安 山東青島雪達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張序貴 成都紡織高等專科學校 楊全新 湖北襄陽紡織服裝產業園常務副書記 李 川 中共屏山縣縣委副書記、屏山縣人民政府縣長。 孟憲鋒 新疆八師黨委常委、石河子市副市長、石河子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書記 袁新洋 新疆尉犁縣縣委書記 梁恩均 四川彭州工業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 黃文經 貴州星禾集團董事長 黃浦海 新疆巴楚縣工業園區黨工委委員、副主任 韓良忠 山東柳疃棉紡城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韓 惕 四川南充市高坪區經濟信息化和科學技術局黨組書記局長 翟海林 山東紡織設計院副總經理 熊華生 江西奉新工業園區管委會主任 2016年招商工作先進個人名單 (排名不分先后,按姓氏筆畫為序) 馬 宏 河北衡水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招商合作局局長 井長林 新疆巴州招商發展局黨組副書記、局長 龍小斌 四川儀隴縣經濟商務和信息化局局長 劉小建 陜西咸陽新興紡織工業園管理委員會主任 劉偉光 新疆尉犁工業園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招商局局長 孫亞坤 吉林榮發服裝服飾有限公司總經理 李運茍 安徽望江縣經濟和科技信息化委員會副書記、副主任 陳廷兵 山東德州市紡織行業管理辦公室主任 張智樂 貴州西南產業園區運營發展有限公司招商部經理 陸小枚 吉林長春市西裝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 鐘賢禮 四川屏山縣工業園區管理委員會紀工委書記 胡裕剛 四川宜賓絲麗雅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 徐柏青 江西昌碩戶外休閑用品有限公司總經理 郭湘麗 云南保山市人民政府工貿園區管理委員會招商公司副總經理 黃湘柏 新疆巴楚縣縣委常委、副縣長 梅紅波 湖北紅安縣經濟和信息化局局長、黨組書記 曾同強 湖北襄州經濟開發區黨政辦主任 童曉暉 四川彭州工業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 廖志軍 山東郯城縣政府節約能源工作辦公室副主任、黨組成員 蔡正希 吉林四季盛寶紡織有限公司董事長 魏 偉 沭陽經濟技術開發區投資促進局、紡織服裝產業招商局局長,沭陽智能針織產業園管委會主任 2016年度紡織行業十大園區出爐, 2017年評選活動啟動 研討會期間,宣布了2016年中國紡織服裝行業十大產業園區評選結果,并啟動了2017年年度紡織行業十大園區評選活動。 中國紡織服裝產業園區的建設與發展集中體現了中國紡織服裝產業整體制造水平、科技應用水平和產業競爭力水平,是我國服裝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 伴隨當前產業園轉移格局的改變及“一帶一路”等國家重大戰略的不斷深化,優秀的產業園區如何憑借已有的良好基礎,抓住創新機遇,順應發展形勢,推進強國建設,為行業發展起到積極示范帶頭作用,其引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次評選活動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刊《紡織服裝周刊》與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產業轉移工作辦公室、中國紡織規劃研究會共同發起,旨在順應行業結構調整與轉型升級的需要,挖掘全國產業園區中的典范與表率,在全行業內推廣先進經驗,為行業企業謀求轉移、資源整合與調整升級提供借鑒。 2016年中國紡織服裝行業十大產業園區 1. 阿克蘇紡織工業城(開發區) 2. 北京服裝學院—中關村時尚產業創新園 3. 衡水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4. 湖北嘉魚經濟開發區 5. 錦藝國際輕紡城 6. 利通區生態紡織產業園 7. 濮院毛衫創新園 8. 柒牌中華時尚產業園 9. 四川屏山縣工業園區 10. 石河子經濟技術開發區 |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