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紡+紡機三會聯席,產需各方探討5大行業話題,攜手尋找發展機會 |
本刊記者-袁春妹
6月6日,由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和中國紡織機械協會主辦,卓郎智能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協辦的2018年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紡紗新技術專業委員會、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紡紗器材應用技術專業委員會、中國紡織機械協會紡紗機械分會聯席會議在山東泰安舉行。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黨委書記兼秘書長高勇、中國紡織機械協會會長王樹田、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副會長葉戩春、中國紡織機械協會副會長顧平等行業領導、專家、學者以及來自棉紡、紡機近百位企業代表人出席會議。
此次會議,與會代表圍繞“國內外紗線的未來發展趨勢及對裝備的要求”、“行業結構調整趨勢分析”、“行業產品發展思路探討”、“對‘一帶一路’和新疆政策的思考”以及“中美貿易摩擦對我國紡紗行業的影響”5大行業企業關注的熱點話題展開交流與討論。會議由葉戩春主持。 行業現狀 高勇在出席會議時簡要分析了行業當前穩態發展的原因。高勇表示,去年下半年以來,行業利潤保持增長,直到現在仍在繼續,其中的原因很多,但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原料價格穩定。就棉紡行業而言,除了新疆地區的增長,其他在縮小,但總體發展平穩略有提高,這樣的表現是穩定的國內外棉價差帶來的,讓行業在勞動力成本提升的背景下仍舊維持了當前的競爭力。此外,在化纖方面,紡織行業一般利潤源于化纖,這兩年石油價格較為平穩,使得化纖行業也保持了平穩的發展。高勇說,當前,紡織行業告別了規模化發展的路徑,進入了高質量發展的進程,這樣的發展模式需要紡機與紡織企業密切配合,將智能化裝備進行行業的更好推廣。 王樹田在會議發言中分別從紡機貿易形勢、智能制造以及行業如何跨越發展三方面進行了分析。他從大眾關注的中美貿易現狀出發,介紹了紡機行業的現狀。據悉,2016年,中國紡機產品出口美國超過1億美元,包括產業用設備、紡紗設備在內的幾大類產品都表現出了良好的競爭力。能夠作為被征稅對象是中國紡機行業的一種競爭力體現。作為市場化最早的行業,紡機行業發展經歷了充分競爭,技術進步也很快,2017年國產設備的國內市場的占有率超過了80%,而此前在2000年左右這個數據還維持在一半的水平。在出口方面,從當年的15%,在近兩年達到了20%左右,出口規模達約35億美元。與此同時,產業結構調整也得到了進一步深化,行業呈現出了集中化發展的趨勢。 就智能制造話題,王樹田表示,智能化在如何能讓企業過得更好的價值遠高于智能化的相關定義確定或者規范。首先,行業當前的智能化是源于要素成本的上升問題,屬于被動式推進,很多企業需要冒風險。因此,他很欽佩紡織企業在智能化發展方面所做的努力和探索,為此,協會也在積極協調相關資源爭取國家項目和支持。其次,行業的智能化發展,應加大對一些產業要素的考慮,比如對行業各工藝過程的數據整合,建立起行業的大數據,是行業進行持續突破創新的重要基礎,行業是行業該重點做的工作。 談及行業如何告別追趕者的狀態成為引領者,王樹田坦言的確非常難。王樹田表示,近五年行業發展非常累,但同時也很充實,因為解決了很多技術難題,包括工藝問題、基礎性研究問題等,我們的企業非常敬業。當然,紡機企業也要審視自己的不足,要認真考慮如何依托中國這個比任何國家紡織產業鏈條都完整的成長沃土,且有行業在不斷推動產需的交流和對接的狀況下,將自己的工作做更好。 集群動向 此次會議,夏津縣政府領導也出席并發言。作為重要的棉紡集聚地,夏津縣產業基礎好,企業發展勢頭強。會上,夏津縣副縣長祁傳北針對夏津縣棉紡織產業如何邁向智慧化進行了信息分享。他介紹了夏津縣的基本情況和地區的產業發展支持政策,并就地區的智慧化發展路徑規劃進行了說明。棉紡作為夏津縣的傳統支柱產業,目前該縣擁有190余家紡織企業,紗錠總量超過220萬錠,從業人口超過2萬人,主打產品為40S紗支,紡織業收入占地區經濟總量超過40%。目前,該地區正在圍繞行業的發展進行新的布局,就智慧化發展路徑,地區一方面在積極建立智慧產業發展園區,打造棉紡織產業制高點。其次,大踏步改造傳統設備,全面提升裝備智慧化水平;第三,是創建科技研發平臺,打造棉紡業科技創新區域中心。 企業觀點 在行業熱點問題的交流討論階段,東華大學教授程隆棣,經緯紡機副總經理、榆次分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管幼平主持了交流環節,眾多與會代表立足企業自身情況分享了對于熱點問題的認識和做法。 青島環球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銷售總經理郭加陽針對企業在筒紗智能包裝物流系統的行業推廣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了交流。他表示,在產品的行業推廣過程中,感受到用戶對于自動化產品的預期過高的問題,很多用戶“神化”了自動化,這樣的問題應該得到解決。此外,在配重、包裝形式等方面也存在相關的問題。行業的發展和設備的提升需要紡機紡機和紡織企業的共同努力,他希望企業可以改變習慣實現智能化生產。 江蘇金昇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市場總監顧頌華則從行業現狀中分析作為設備企業該有的創新思考。他表示,目前行業棉花用量在下降,化纖在增長,作為設備企業不僅僅要考慮如何實現裝備的系統化、自動化,企業也要考慮下游企業的原料應用問題,如何圍繞包括再生纖維在內的更廣泛的原料應用問題,如何在節能環保方面為用戶帶來更多支持企業等等,圍繞用戶發展的真正需求進行布局。 山東岱銀紡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偉對岱銀集團的產業布局進行了簡要介紹,目前岱銀國內業務以多組分差異化產品為主,采用定制化生產模式。響應“一帶一路”倡議,布局馬來西亞,岱銀50萬錠已有20多萬錠投入生產,企業將持續推進差異化產品的柔性化生產。 管幼平在圍繞會議議題的發言中表示,過去五年行業發展經歷了很多困難和挑戰,但也很好地推動了技術進步。新疆作為產業發展重地,在過去五年中對于行業的支撐作用非常大,包括對于紡機行業企業的推動作用,若沒有新疆的產業政策,行業的日子不會很好過。這些年,在服務行業發展中,經緯的產品技術也得到了提上,比如新疆天虹項目的紡紗速度非???,精梳機也實現了了400鉗次/分的穩定生產,大生項目萬錠用工達到了15人。未來針對國內市場,作為紡機企業不能僅僅關注智能化、自動化乃至人工智能,我們要冷靜思考,不忘初心,在品質、效率和減少能耗上進行創新。據介紹,2018年,經緯紡機還將重點推進兩個項目建設,目標將萬錠用工降低到10人左右。在海外市場方面,管幼平表示,國內企業應該關注到與國際一流企業的差距,減少“小毛病”,要把設備的穩定性和可靠性作為重點。管幼平相信五年后,中國紡機以及經緯紡機無論在技術、品牌影響力方面都會在國際上有更大的提升。 中原工學院紡織學院院長任家智針對行業自動化、連續化和智能化所面對的問題進行了行業現存問題的分析。他表示,不解決各個環節的斷頭接頭問題很難實現自動化;自動化仍有部分環節未實現連續;在智能化方面,若工藝參數無法實現智能化工藝,也將很難實現真正的智能化。針對多種原料的紡紗問題,不同原料的精準混合設備以及紡紗設備的適用性問題應該得到關注。 據南通雙弘紡織有限公司董事長吉宜軍介紹,目前雙弘有15萬錠,企業一直專注于混紡紗的差異化產品生產,且只做高端差異化產品。關于產業轉型升級,他表示,企業圍繞制造過程的高端化、產品附加值的高端化以及服務過程的高端化進行努力。 青島大學紡織系系主任邢明杰教授分別從產品、市場以及人才問題進行了信息分享。就行業高品質多樣性的產品生產,他表示,企業應從分三個考慮,包括各纖維與新型方法和技術的結合;多種方法和多種技術的結合;以及多種纖維的共同使用。其中在很多環節都需要設備的支持。 德州華源生態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向東介紹,目前華源擁有 45萬紗錠,年銷售額15億。企業由小到大發展過程很艱辛。他表示,作為企業還是要落實品質問題,華源要做差異化的高品質產品,其中有很多細節要把握,必須要關注用戶的應用要求。從棉結控制到紗線梳理效果,以及時尚的把握。在這些方面對于紡機和器材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從如何適應交織產品生產,到加工精度的控制等等。此外,他從企業怎么賣紗入手建議紡機企業在產品銷售中也應充分考慮客戶的應用場景。 同輝針織總工程師印平詳細分析了行業和企業發展的背景,并對知識產權保護以及營銷理念等問題進行了理念分享。 浙江春江輕紡集團有限公司高工陳乃英反應最強烈的問題是用工問題。據介紹,目前該公司主做混紡產品,每年新產品比重約35%,混紡產品占比達70%以上。在當前的生產中,企業面對的最棘手的問題是人的問題。他希望裝備技術能夠更好地實現多工序連接,讓用工越來越少。 無錫二橡膠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朱興學表示,對接讓企業讓他收獲了很多有價值的信息。針對多家紡織企業期待的萬能產品、設備的便利化、產品的一致性及穩定性、設備耐久性問題都是企業在積極探索的。 浙江錦峰紡織機械有限公司總經理戴羨磊表示,可靠性、國際化、自動化、智能化等等,都會對器材提出了挑戰,錦峰對這些方面的技術投入非常大,企業當前的運營目標是滿足80%客戶的80%的需求。據悉,針對差異化產品,錦峰已經進行了相關的技術研究,目前,新產品已經在十個單位進行試用,在差異化產品的生產上表現出了良好的性能。 重慶金貓紡織器材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可平則圍繞下游需求和面對的問題介紹了金貓的產品創新路徑,從新型紡紗技術、高速紡紗、適用性等,企業都在進行很有針對性地創新,通過精密制造提升產品性能。 上海裕豐紡織是目前上海僅存的15萬錠紡紗產能,據該公司總經理趙培介紹,企業正在建設的大豐產業園區從紡紗到機織、針織,項目突出個性化產品生產。目前已經與鄭紡機、金輪針布、蘭翔等紡機企業合作進行工藝流程的個性化改造,研究細旦和超細旦產品梳理以及原液著色的纖維制造技術的提升等問題。據悉,企業未來還有5萬錠的投入,將用來滿足小批量差異化產品需求,成為一個有特色的企業。 江南大學教授謝春萍圍繞減少用工、節能降耗,提升產品品質和開發以及人才培養三個方面進行了分享。圍繞減少用工和節能降耗這一話題,她表示,近十年行業發展很快,但連續化、智能化普及仍很小,僅一小部分新廠擁有這樣的生產線,對于1.2億的存量如何實現這一目標其實更為重要。據介紹,目前江南大學正圍繞行業的細分領域問題進行創新,包括數字化細紗機的技術研究,竹節紗的工藝研究問題等等。 上海太平洋(機電)集團有限公司顧問陳興強圍繞智能化談了自己的觀點。他表示,目前行業講智能化的很多,但我們目前應該首先把定義搞清楚,否則會影響行業未來的發展,企業必須要有分析和目標。此外,他也談及了行業大數據建立的問題,目前還只是一些企業的局部數據梳理,行業整體的數據還很缺乏,我們要考慮如何匯總應用。 金輪藍海股份有限公司紡織副總裁鞠彥軍對新疆地區的企業的存在狀況進行了分析,特別是一些低端產能的問題。發言中,他在談及紡紗質量時表示國產設備應用在大幅度提升,這幾年還會加速發展,與國外差距在縮小,但在一些器材方面仍有較大差距。自動絡筒機是差距最大的,企業反映出的成型問題集中在國產設備上,成型差,效率低以及接頭問題。 江蘇大生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趙志華圍繞企業的數字化工廠建設進行了信息分享。據悉,作為與經緯股份和金輪公司合作的項目,目前企業仍在持續推進數字工廠建設的持續研究和探索,在差異化產品的打包自動化以及條筒的自動化運輸等方面還會有不少急需解決的問題。 程隆棣在總結交流信息時對會議中企業的信息進行了梳理,首先在現有裝備技術的穩定性和耐用性方面的問題,行業企業應考慮好如何進行品質把控。紡織企業是不是能與紡機真心誠意的互動非常重要。其次,紡織企業要有對新技術快速掌握的欲望。同時,設備也要進行更加便捷的設計,讓設備實現傻瓜式的應用。再者,就個性化生產問題,很多企業都是個性化生產,對于通用性設備如何進行配合需要企業認真研究。最后他圍繞行業人才培養問題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和分析,并對一些人才培養體制進行了探討。 作為中國紡織機械協會與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力促的聯席會議,兩協會致力于通過兩大行業的緊密溝通與交流,攜手積極應對行業發展所面臨的困難和問題,集中資源攻關,更有效地提升行業和企業的競爭力。此次會議很多企業表示,這樣的會議不僅讓產需有了緊密交流的機會,還包括了行業企業對當前宏觀生存環境的客觀分析,對產業發展大勢的理性判斷,以及對關乎行業和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在產品、技術乃至銷售等方面的策略和方法交流,對于產需攜手推進行業和企業極具效用。 |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