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瑞哲:行業發展需要集聚力量 |
8月6日,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在北京召開2020年年中工作視頻會議,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出席會議并在會上發言?!都徔椃b周刊》特將講話原文刊發于此,以饗讀者。 在中國紡聯2020年年中總結會上的講話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 孫瑞哲 2020年8月6日 我們正在經歷一段高度折疊的時光,變化從未如此高密度、強關聯地發生。新冠疫情全球蔓延,感染人數不見拐點;地緣沖突持續深化,美國不斷對中國施壓;全球經濟陷入衰退,未來風險仍在集聚。世界百年變局的特征不斷強化,行業發展面臨異常復雜的局面。 面對這樣的形勢,中國紡聯全體員工敢于擔當,找準方向與重心,做正確的事,把握節奏與力度,正確地做事,不辭苦、不畏難,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引導幫助企業盡早恢復生產,全力保障防疫物資充足供應;強化形勢研判,向政府部門及時反映行業情況與企業訴求;細化服務內容,保障行業協同高效地復工復產;強化企業幫扶,確保產業鏈安全穩定;夯實產業基礎,推動產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在全行業的共同努力下,行業生產供給能力及產業鏈運轉協調性得以快速恢復。行業主要經濟指標已出現邊際改善。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紡織行業工業增加值降幅較一季度收窄9.8個百分點。行業出口逆勢回升。1~6月,我國出口紡織品服裝1251.9億美元,同比增長3.2%,增速較一季度提高20.9個百分點。行業的發展為穩經濟、促就業、保民生做出了突出貢獻。 “大事難事看擔當,逆境順境看襟度,臨喜臨怒看涵養,群行群止看識見。”這場戰“疫”充分體現了中國紡聯全體員工的大局意識與專業水平,充分彰顯了“聯合艦隊”的意志力與戰斗力,更加堅定了我們“在一起,向前進”的信念與勇氣。疫情期間,聯合會按照國資委和北京市的要求,建立了抗擊疫情聯防聯控工作機制,在保障正常工作運轉方面,許多部門和同事付出了超乎尋常的艱辛努力。聯合會不僅為國家抗擊疫情做出卓越貢獻,也為相關部門、友鄰單位、國資委離退休老干部提供了防疫物資的大力支持。我們的工作贏得了上級領導和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 非常感謝大家的辛勤工作與努力付出。正是由于大家的努力,中國紡聯的各項工作才得以順利開展,我們的事業才能夠逆勢突圍、穩步向前。 一、當前行業發展面臨的形勢與思考 (一)國際宏觀形勢的思考 1、世界經濟衰退的“持久戰”與民生產業 受疫情影響,世界經濟前景具有高度不確定性。世界銀行6月《展望》預測,今年全球經濟將萎縮5.2%,國際市場需求不振正成為常態。世貿組織預測2020年全球貿易增速將縮水18.5%;聯合國6月預測2020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將急劇減少40%。 應對當前形勢,內需拉動成為現實的理性選擇。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中央面對形勢變化、對未來經濟政策的最新判斷。2019年中國人均GDP超過一萬美元,按照發展經濟學理論,一個經濟體人均GDP達到一萬美元時內需市場開始發力。但要充分釋放內需潛力,依然面臨不小的挑戰。一個殘酷的現實是,中國城鄉差別依然巨大。李克強總理講至今有六億人口家庭人均月收入在1000元左右,城鄉消費相差三倍左右。2019年全國居民人均衣著消費支出1338元,其中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衣著消費支出分別達到1832和713元。城鎮消費是農村消費的2.57倍。這是必須面對的現實問題。帶來的理性思考是:沒有充分的就業就不可能有消費的發力。在依然存在包括留守婦女在內的大量農村富余勞動力的背景下,中國紡織服裝產業作為吸納就業的基礎民生產業,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刻,應該得到各級政府更加充分的重視?!扒上眿D工程”等紡織服裝產業精準扶貧新模式,充分展現了行業在創造就業、改善民生中的巨大作用。中國不能帶著幾億低收入農民進入現代化,打破城鄉二元結構、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在相當長的歷史階段依然是紡織服裝產業的時代責任與歷史使命。 2、地緣政治沖突深化的“持久戰”與國際合作 經濟力量的改變正在重塑地緣政治格局。經濟的衰退助長了逆全球化思潮,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升溫,國際供應鏈合作面臨挑戰。中美關系的變化是重要體現。美國正通過提高關稅、限制工業軟件授權、強化投融資審查、打壓中國高科技企業等方式,強化對中國的戰略遏制。在疫情、選情的疊加影響下,對華強硬似乎在美國成為了一種“政治正確”。日前美國對TikTok的打壓,反映出這種遏制已經從所謂的國家戰略領域延伸到了一般經濟活動。中印關系也面臨挑戰。今年6月以來,印度政府已經禁用了106個中國App。地緣政治沖突的深化,正在加大整個世界經濟社會的系統性風險。受此影響,全球產業分工格局和合作規則加快調整,價值鏈、創新鏈脫鉤雜音加大。紡織服裝行業也深受影響,如圍繞美國涉疆法案,美國對中國科技封鎖的實體名單已包括了4家紡織服裝企業。美國近期又發布了《新疆供應鏈商業咨詢公告》,以政治化方式干涉國際采購。這已經對產業發展造成了重大影響。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絕不是關起門來封閉運行?!敝袊徔椃b產業改革開放以來的發展正是在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基礎上取得的。從產品設計、原料供應到加工生產和消費流通,紡織服裝行業各環節具備高度的國際性,是全球價值鏈合作和產業轉移的重要組成。這決定了行業只有融入世界潮流才能實現資源的最優配置,實現更好地發展。在當前嚴峻的國際政治經濟形勢下,行業不僅要充分滿足各國各地區的防疫物資需求,更要堅定不移地以更加深入的國際合作來反對地緣政治的逆全球化。進一步深化國際產能合作,在開放發展中為更多國家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帶來福祉;進一步強化同國際品牌的合作,在互利共贏中不斷整合新資源、開拓新市場;進一步強化同國際組織的合作,在溝通協調中達成理解、形成共識,為行業爭取更大空間。 3、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持久戰”與綠色驅動 世界經濟論壇2019年報告顯示,一半以上的全球GDP面臨著環境、氣候等自然問題帶來的潛在風險。未來10年的全球五大風險全部與環境相關。生態環境變化正成為一個重要的經濟變量,影響著全球的商業環境和發展方式。面對當前疫情蔓延和氣候異常的沖擊,“綠色復蘇”、“綠色刺激”更成為全球許多國家的重要選擇。今年5月27日,歐盟委員會宣布了總額為7500億歐元的“歐盟下一代”復蘇計劃和2021-2027年1.1萬億歐元的強化版中期預算提案,其中綠色發展是重要支持方向。全球產業鏈結構趨于循環化、平衡化和協調化。 從消費偏好看,綠色環保正成為重要消費選擇。《2019中國可持續消費研究報告》顯示,七成以上的受訪者已具有綠色消費意識。消費者不僅關心產品品質,也開始重視產品整個生命周期的環境友好性。從投資傾向看,環境、社會與治理成為決策必選項。明晟公司(MSCI)的研究顯示上市公司的ESG(環境、社會與治理)表現成為市場投資價值的重要維度。全球綠色金融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從發展實踐看,綠色、循環、低碳已成為產業發展的重要內容。如INDITEX、UNIQLO等國際品牌都將可持續發展作為企業的長期戰略。全球產業發展、合作與轉移中的可持續要求正越來越高。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蔽覀円獜娜虬l展的視野、文明興衰的高度,理解和看待行業的綠色發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改善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發展行業生產力。綠色發展不是權宜之計,而是長期戰略。我們需要立足現實價值,將綠色理念全面納入行業發展的戰略體系、生產體系、創新體系;我們需要立足共同價值,推進資源全面節約和循環利用,實現行業生產系統和人民生活系統循環鏈接;我們要立足長遠價值,以產業的負責任、可持續發展推動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二)行業發展需集聚的力量 “善戰者,求之于勢”。面對中長期的挑戰與不確定,行業要打好持久戰,需要我們采取積極行動,充分利用有利因素,集聚多方面的支撐力量。 1、政策的力量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加快提升,政策正向著普惠化和功能性轉型,對行業發展的支撐促進作用日益凸顯。當前,在疫情、貿易政治化等因素多重疊加的背景下,行業亟需在修復產業生態、保障產業安全和鞏固產業地位方面尋求更充分的政策支持。比如減稅降費、加大幫扶、改善融資環境;擴大有效需求,暢通渠道,促進消費回補;化解貿易風險,穩定外貿;支持科技創新和數字化轉型等。 聯合會應充分利用政策的杠桿作用,為行業營造更加友善、穩定、公平的發展環境。要做好政策建議,積極反映產業訴求。要協助各級政府科學決策,推動就業、產業、區域、財稅、金融政策協調發力,使政策在實際落實中能對四類企業給予特別關注,即抵御挑戰能力較弱的中小微企業、產品深度融入國際供應鏈且受貿易政治化影響較重的外貿型企業、身處重點疫區和貧困地區的企業、對供應鏈有帶動效應但短期資金壓力較大的龍頭企業。 2、市場的力量 我國擁有全球最具成長性的消費市場。2019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1.2萬億元。其中,全國限額以上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商品零售額累計增長2.9%,達到1.35萬億元。網絡市場日漸成熟,2019年,全國網上零售額達10.63萬億元。龐大的市場規模為行業的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提供了有力支撐,也為產業應對當前外需沖擊提供了足夠的騰挪余地,內需正在成為產業構建高質量循環的基石。 盡管市場空間很大,但行業內需消費在持續趨緩。當前疫情對衣著家紡消費更是形成了很強的抑制。持續擴大國內需求,克服疫情影響,擴大最終消費應該成為我們今年行業工作的重點。2019年,全球奢侈品市場增長約2.2萬億元,其中90%由中國市場拉動,我們需要更好地適應消費升級的大趨勢;城鎮化進程不斷深化,下沉市場的潛力加速釋放,我們需要更好地滿足多層級消費、多元化市場;貿易環境變化的背景下,我們需要更好地實現國際國內市場、線上線下市場對接。充分發揮好市場的力量特別是內需市場的優勢,是我們需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3、科技的力量 當前,行業創新處于密集活躍期,技術創新層出不窮。纖維材料正向著多結構、多功能、超性能、智能化和綠色化方向發展。纖維材料的突破創新與產業化技術的協同發展,使得紡織品服裝功能日益豐富、價值更為多元。數字經濟深入發展,產業鏈各環節加快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方向轉變,產業供給的精益化、柔性化、服務化水平不斷提升??崽刂悄艿腃2M模式,實現了以規模化的方式制造個性化產品;萬事利利用AI技術能夠為全球每個人設計1萬條不重復的絲巾;伊芙麗通過數據與系統的集成,實現了商品全鏈路的數據化運營。 截至2019年我國紡織行業專利有效量為15.6萬件(除外觀設計),其中發明專利占31.12%。行業全產業鏈閉環創新優勢正在發揮。引導行業進一步強化基礎研究,加快技術的產業化,形成產業鏈的現實控制力,形成以技術創新帶動產業創新的正反饋是我們工作的重要方向。2020年中國新基建投融資規模將達到2~3萬億元。新基建的加快推進為行業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我們要推進行業5G應用、工業互聯網、數據中心等信息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不斷發現培育新的制造方式、商業模式。2019年紡織行業國家級科技公共服務平臺已達127家。我們要進一步完善創新基礎設施,為行業發展引入新內容、注入新活力。 4、資本的力量 產融生態正日趨成熟。中國資本市場競爭力已升至全球第5位。更加規范、透明、開放的資本市場對行業發展形成了強有力支撐。2019年滬深兩市176家主營紡織服裝類上市公司市值規模達到13975.61億元,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了22.60%和15.69%。金融領域的對外開放不斷深化。銀行、證券等領域的外資股比限制完全取消,外資股東資質限制持續放寬。這將為行業帶來多元化的資本,以及更先進的理念模式。在產業創新領域,資本正在創造更多的可能。創業板注冊制改革為行業與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深度融合提供了更多機遇;科創板的設立,有效引導了資金長期穩定地投向行業基礎性、戰略性、先導性領域。截至7月21日,科創板總市值已達2.62萬億元。8月11日上市的凱賽生物,將成為與紡織相關的科創板第一股。 疫情之下,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保障市場主體和產業鏈安全中的傾向進一步強化。我們要充分用好這一形勢。幫助企業不斷拓展融資渠道,利用多種金融工具,破解資源難題,實現從被動防范到主動管理風險;探索運用新型“舉國體制”,以金融工具有效聯動各方力量,支撐行業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和重大創新;推動企業通過上市融資、聯合投資、交叉持股、兼并重組等方式,以更快速度實現集約化發展。 5、人才的力量 人才是決定產業發展質量的關鍵要素。2020全球人才競爭力指數(GTCI)報告中,中國位列第42。中國正在形成人力資源的質量與體系優勢。高等教育、職業學校、技工學校、社會化教育等多層次人才培養體系逐漸完善,人才輸出能力不斷提升。自1977年至2019年,中國高等教育已累計招生1.32億人。2018年,中國48.2%的新增勞動力接受過高等教育,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了13.6年。大規模的人才隊伍為行業的智能轉型、創意設計、技術融合、全球布局提供了有力支撐。2020年3月以來,人社部等部門增加了智能制造工程技術人員、互聯網營銷師等25個新職業。高素質人才具有較強的可塑性與適應性,能夠迅速匹配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的發展需求,有效彌補產業結構調整中產生的新的用工缺口。 成功之道,唯在得人。全國規模以上紡織工業企業就業人數占到全國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就業人數十分之一左右,紡織全行業就業人口約2000萬。形成一支穩定有力的紡織產業工人隊伍,對于行業發展和經濟社會穩定具有重要意義。新時期,聯合會要加強對人才培養的引導,使人才供給更符合行業的現實需求;要不斷提升行業的吸引力,使行業工作能夠更好匹配新生代勞動者對工作的想象與預期,將“人口紅利”真正轉變為“人才紅利”。 二、強化機構與隊伍建設,尋找自身的確定性 “花繁柳密處撥得開,才是手段;風狂雨急時立得定,方見腳根?!蹦壳疤幱趨f會與政府部門脫鉤及事業單位改革的關鍵時刻。面對變局,要用好有利因素、打贏持久戰,需要我們加強團結,從自身尋找確定性。聯合會及各單位需要從“大勢、大事、大是”幾個方面來把握趨勢、抓大放小、樹立正氣,確立工作定位、明確工作重點、倡導良好風氣。 1、大勢 要將行業工作放在大潮流中深入思考,進一步堅定信念,以恒心辦恒業。越是身處渦流,越要把穩思想舵盤。在百年變局之中,協會必須對國家、對民族抱有崇高使命感和強烈責任感。在思想上、行動上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人民為中心,站在社會生產力的高度推動行業工作,把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作為我們行業工作的出發點、落腳點和著力點。不忘產業報國初心,牢記強國富民使命。要堅持“一盤棋”的思維,主動為國擔當、為國分憂,圍繞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充分調動行業各方面積極性、主動性,為國家繁榮、民族興盛、人民幸福多做貢獻。 2、大事 我們要將行業工作放在大格局中重點落實,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圍繞“六穩”、“六?!币?,建立疫情防控和行業工作的長期協調機制,樹立新思維、尋求新作為。 1)樹立戰略思維,以產業規劃引領未來發展 作為行業服務機構,必須加強戰略性謀劃,做好前瞻性、全局性布局。圍繞《建設紡織強國綱要(2011-2020年)》,行業在科技創新、品牌建設、可持續發展、人才建設等方面取得了歷史性的成就,紡織產品應用領域由家居服用向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領域延伸,產業在穩增長、促就業、惠民生、防風險中發揮著建設性作用,行業在國民經濟中的貢獻在不斷豐富,地位在持續提升。 站在“十三五”規劃收官的關鍵節點,我們要以《紡織工業“十四五”發展指導意見》制定為契機,對產業定位、指導思想進行全面系統梳理,明確產業方向,引導產業實踐。同時要做好各細分領域、重點區域、各主要市場主體的發展規劃,幫助行業找到謀大局、開新局的發力點和突破口。 2)樹立底線思維,保障產業生態安全 “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更加注重補短板和鍛長板?!睂崿F穩增長和防風險的長期均衡。 大力推進行業科技創新。增強行業基礎研究、原始創新、集成創新能力,保障產業發展自主可控。完善行業技術創新體系,加快實現科技創新與行業發展的高效銜接。強化國際交流,推進全球創新合作。 持續維護產業鏈安全。要把握行業工作的全局性、均衡性、系統性,幫助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渡過難關。強化外貿企業的幫扶工作,穩住外貿基本盤。進一步梳理產業鏈薄弱環節和優勢領域,補短板、鍛長板,做好“強鏈”工作。引導企業科學布局,避免產業空心化。開展風險防范工作,避免出現企業大面積關停的情況。 3)樹立辯證思維,在全局中把握行業發展方向 圍繞形勢和矛盾變化開展服務工作,在不確定中創造確定性,在變化中找到新平衡。 平衡好危機與轉機的關系。疫情在對行業發展造成沖擊的同時也為行業發展帶來了機遇。行業在穩就業、保民生中的戰略價值得到充分展現,國家對產業的重視和支持力度也顯著提升。以此為契機,我們要加快推動前期所提政策建議的落地。 平衡好制造與服務的關系。要進一步鞏固制造的核心地位,避免脫實向虛。引導企業專注本業,不斷提升供給的質量與能力。充分發揮服務業對行業價值的提升作用。增強設計對全產業鏈的服務能力;引導企業深化兩化融合,不斷創新模式、優化生產和運營管理;推進產融合作,保障新增融資更多流向行業實體。 平衡好責任與價值的關系。從全球看,企業社會責任正全面納入行業的生產體系、價值體系和創新體系。我們要繼續推進行業責任建設,持續豐富社會責任的工具和方法。引導行業打造綠色供應鏈,發展綠色低碳循環經濟。推進誠信體系建設,提升企業的法治意識、契約精神、守約觀念。在美國通過“涉疆”法案的背景下,深化社會責任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增進全球利益相關方的理解與支持。 4)樹立系統思維,以擴大內需為戰略基點形成產業新循環 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產業新發展格局。強化行業服務,以國內消費升級帶動產業升級和貿易升級,以多元市場需求帶動多元化的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 一方面,深挖內需潛力,推動行業形成基于超大規模市場的國際競爭優勢。以需求帶動供給升級,促進行業形成規模經濟、范圍經濟和網絡效應。優化展會服務,安全有序開展會展活動;促進專業市場轉型升級,推動線上線下融合;積極擴大有效投資,形成投資驅動產業供需的正反饋;幫助企業克服疫情影響,擴大最終消費,適應國內消費升級趨勢。 另一方面,繼續擴大開放,為產業升級和消費升級注入新活力。促進產業優進優出,鼓勵引導企業通過并購、控股等方式整合國際資源,開拓多元化市場。做好國際形勢研判,為行業國際化發展決策提供支持。深化行業對外交流,增進全球共識。 5)樹立質量思維,綜合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 推動行業供給體系建設。促進人才結構、技術結構、產品結構、產能結構優化。完善人才培養體系,加快形成多層次高素質的人才隊伍;完善科技創新體系,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完善品牌孵化體系,以“大師、大牌、大事”為抓手,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時尚生態;完善公共服務體系,盤活產業的規模與體系優勢;完善安全生產體系,強化應急管理,保障生產安全。 推動行業數字經濟發展。推動行業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引導產業組織方式與市場連接方式的數字化轉型。推進行業級、企業級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落實行業工業數據分類分級工作,培育智能制造、服務制造、直播經濟、社群經濟等新業態、新模式。 推動行業集群經濟發展。深化集群培育、跟蹤、服務工作。對接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并加快形成工作機制,推動區域產業集群化發展。強化紡織產業在相關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城市群、都市圈一體化發展中的貢獻與作用。 3、大是 我們要將行業工作放在大道理中協同推進,擺正個人與集體、集體與行業、行業與國家的關系是大是大非問題。作為行業工作者,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要以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內化于心,細化于行。對聯合會各級領導干部及所有職工,我們要一以貫之地提出要求,即:堅定理想信念,堅守組織原則,加強制度規范,完善工作程序,淡化個人意志,維護集體利益,強化大局意識,抓實事抓落實。 要進一步強化協同,以共建求共榮。上下同欲者勝。我們要進一步強化疫情中聯合會及各成員單位表現出的團結協作、攻堅克難精神,不斷夯實“聯合、協同、一致、高效”的共同價值觀念,不斷提升“聯合艦隊”的協同作戰能力?!白該p者益,自益者損”。要正確理解各單位間的唇齒關系、戰友關系,加強對受疫情影響而遇到困難單位的支持。統一思想、協調步調、統籌好“人、財、物、事”,集中力量謀發展、辦大事。完善工作機制,充分發揮各成員單位的比較資源優勢,不斷提升業務的模塊化、專業化、差異化程度,盡快形成“高滲透”、“強鏈接”的業務關系,實現組織內、組織間、組織和環境的資源協同與價值共生。 要進一步務實創新,以實為見實效。疫情期間,更要強調問題導向、結果導向,持續為行業創造真實價值。既關注經濟指標,也關注戰略目標。不斷深化對產業問題的理解,豐富解決問題的方法,使服務更有實效、更接地氣。要增強對新生事物的敏感性,敢為天下先,做創新發展的探索者、組織者、引領者?!八俣戎赜趦炑拧?,要在干中學,不斷提升執行力。切實推動具體工作與新戰略、新政策、新規劃的對接;切實加強行業服務,促進新模式、新技術、新業態的落地。要克服知識、能力的老化、固化,打造學習型、賦能型組織。不斷提升服務的專業性和不可替代性,不斷提升服務的靈活度和敏捷性。 不畏浮云遮望眼,人間正道是滄桑。當前外部環境日趨復雜,但和平與發展是時代主題,行業仍處于戰略機遇期。中國即將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在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道路上,紡織服裝產業大有可為。 “天下事,未有不由艱苦得來,而可大可久者也”。在這個重要歷史關口,讓我們堅定信心、保持定力,發揚斗爭精神,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打開行業新局面! 附件:2020年上半年中國紡聯的工作回顧 疫情發生以來,中國紡聯及各成員單位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統籌推進常態化疫情防控和扎實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比蝿盏臎Q策部署,以聯合艦隊的精神,協同作戰,做出了突出貢獻。相關工作得到了中央、國務院及各部門領導的高度肯定和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 (一)勇于擔當責任,保障防疫物資充足供應 面對疫情防控的嚴峻形勢和防疫物資極度緊缺的現實問題,中國紡聯作為行業合力抗擊疫情的關鍵“橋梁”,充分發揮組織優勢和平臺作用,全力保障防疫物資供應鏈暢通運轉。在春節期間對重點骨干企業產能及庫存開展摸底調查,協調組織產業力量,開展口罩、防護服等應急防控物資的生產供給。相關工作保障了全國疫情防控的有效進行。 疫情暴發初期,產業用紡織品協會第一時間組織力量,對口罩、防護服等相關骨干企業產能及庫存開展摸底調查,建立了生產企業信息庫,為政府決策和協調防疫物資提供了有力支持。產業用紡織品協會迅速動員、幫助重點企業提前恢復生產,并向全行業發出倡議,得到400多家會員企業積極響應。協會通過搭建產業鏈物資供應信息平臺,積極協調有關方面,促進供需的精準對接,確保產業鏈高效運轉。面對產能不足的現實困難,協會建議充分利用出口企業的產能,盡快擴大供給,同時幫助有條件的非醫療用紡織產品生產企業轉型生產口罩等防疫物資。相關建議獲得了有關部門的高度認可以及廣大企業的積極配合。 針對疫情發展導致的上游原料緊缺問題,化纖協會迅速成立工作協調小組,協調上游原料企業加大生產力度,相關工作有效緩解了原料供需矛盾。服裝協會、家紡協會、針織協會、棉紡協會等也在疫情防控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引導幫助一大批紡織、服裝、家紡企業開展技術攻關、產線改造,購置相關設備,轉產口罩、防護服等物資。企管協會、流通分會、產業集群工作委員會自正月初二開始,多渠道、多平臺了解各地疫情防控和物資籌措情況,編制發布了《關于紡織服裝專業市場抗擊疫情保障經營安全的意見》,指導專業市場安全有序經營,共組織捐贈價值1.2億元的各類物資,直接捐款5003萬元,協助方艙醫院籌措4430件套家紡產品等物資,得到國家聯防聯控指揮部的表揚。 針對產品供給市場混亂和企業轉產中的技術問題,各協會積極開展標準制定和技術服務工作,規范引導防疫物資生產。例如,產業用紡織品協會快速組織各方力量,高效制定并發布了《兒童口罩技術規范》國家標準、《民用衛生口罩》團體標準,以及《熔噴法非織造布分類與標識要求指南》。聯合會科技發展部開展疫情防控標準解讀、防疫物資國內外標準技術指標比對、產業上下游標準信息交流、檢測儀器計量校準等服務工作。這些工作和成果為企業生產合規防疫產品提供了及時引導和科學依據。 面對此次疫情大考,整個聯合會主動擔當、高效合作、積極作為,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做出了突出貢獻。 (二)推動復工復產,穩經濟、促就業、保民生 中國紡聯積極響應黨和政府號召,在春節期間迅速返工,動員行業企業復工復產,全力保障抗疫物資供應。于2月發布了《關于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保障行業平穩運行的告行業書》。協會以積極行動有效推動了全產業鏈的協同重啟與平穩運行。 及時反饋行業復工復產動態,充分反映企業訴求。聯合會通過線上調研方式持續對重點企業、重點產業集群、重點專業市場進行動態監測與分析,及時了解企業的復工復產情況。各專業協會及部門也結合自身工作,通過視頻調研會、云端總裁會、基地企業實地調研評估等方式,有針對、有重點地調研各類企業,了解其面臨的具體問題和障礙。疫情期間,協會相關部門每天向國家發改委、工信部有關司局報送行業復工復產進展情況,每周提交專題報告。同時,深入開展疫情對行業總體運行影響的評估,及時反饋政策訴求和合理建議,形成了《新冠肺炎疫情對紡織供應鏈的影響及政策建議》、《疫情對棉紡織企業影響情況報告》等專題報告。這些成果受到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有力支撐了政府決策。 提供全方位、高效率的行業服務,保障復工復產順利進行。一方面,做好口罩、防護服、消毒紙巾等全產業鏈的生產協調服務工作,促進產能充分釋放,在保障全社會防疫物資供給的同時,滿足企業自身在復工復產中的防疫需要。另一方面,各專業協會和部門依托自身專業和組織優勢,對企業的復工復產給予了有針對性、可操作性強的指導性建議。通過幫扶企業建立嚴格的防疫管理制度、開展遠程職業技能鑒定審核等工作,在確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助力企業快速重啟。相關工作的開展為打通行業難點、堵點,暢通產業循環做出了重要貢獻。在協會和企業的共同努力下,4月初,全行業生產供給能力及產業鏈運行基本恢復正常,重點產業集群規下企業開工率達85%以上。行業的復工復產,有效保障了民生物資的充分供給和社會經濟就業的基本穩定。此外,化纖協會、紡織人才交流中心與全國紡織類高等院校合作,舉辦多場線上應屆畢業生校企招聘會,緩解了疫情下紡織化纖專業學生的就業壓力。 (三)強化企業幫扶,保市場主體、維護供應鏈穩定 疫情使得市場需求驟然萎縮,貿易保護主義氛圍持續強化。中國紡聯積極采取多種措施,幫助企業應對訂單減少、需求不足的困境,保障行業穩定發展。 拓寬渠道,促進消費回補與潛力釋放。疫情影響下,實體渠道受到巨大沖擊。聯合會創新服務模式,及時推出線上展會幫助企業暢通市場渠道,對接發展資源。家紡展云展會開幕當天吸引了近2萬人在線觀看,瀏覽量超過14萬人次;服裝服飾CHIC線上展完成47場商貿對接會、9場商業論壇等,1350家優質品牌以虛擬空間互動形式進行了產品展示;中國纖維流行趨勢云發布全網同一時間段在線觀看人數達70多萬,紗線展云展累計訪問量7萬人次;跨國線上首展巴西GoTex展在6月成功舉辦。根據疫情防控的動態變化,聯合會有序開展實體展會、線下對接活動等。7月舉辦了首屆大灣區國際紡織服裝服飾博覽會,展會涵蓋行業四大專業展會,展出面積近8萬平方米,展商超過2000家。各協會也依托資源優勢,組織形式多樣的行業線下活動,促進了供應鏈上大中小企業的交流合作。 強化國際交流合作,營造健康穩定的外部環境。為解決行業國際訂單大幅減少,違約現象普遍增多的問題,聯合會作為行業利益的代表,積極開展溝通協調,為行業爭取更大空間。中國紡聯代表行業與其他亞洲國家行業組織發表了關于疫情期間推動社會責任和負責任采購的聯合聲明,獲得國際社會密切關注與積極回應,對國際品牌形成了有效壓力;與外方保持線上對接,通過國際紡聯董事會議視頻會議、IWTO國際毛紡大會網絡會議等活動發表行業倡議,傳遞行業聲音;高度關注“美國涉疆法案”進展,積極推進中美行業對話,并與多個國際行業組織、重點國外品牌進行了積極溝通,爭取全球利益相關方的理解與支持。 反映行業訴求,幫助企業尋求政策支持。中國紡聯立足行業發展實際,深入開展研究工作,強化對當前形勢變化的動態研判與評估,客觀反映行業發展中的痛點與難點問題。圍繞穩就業、穩外貿、電子商務發展、產能和產業資本國際布局、美國涉疆法案對行業的影響、行業科技創新和數字化轉型、產業集群和產業轉移等重點方向,形成一系列政策建議。同時,通過兩會代表提案等渠道提出行業訴求,為行業健康發展爭取更大的政策支持。 (四)夯實產業基礎能力,系統提升產業鏈發展水平 提升產業科技創新能力。完善科技服務體系。持續做好科技發展規劃,優化平臺服務,推動行業的技術研究、技術開發與科技成果的轉化推廣。通過現場和網絡視頻相結合的創新方式,上半年完成30余項科技項目的鑒定工作。開展科技發展相關研究。完成了中國科協、中國工程院委托項目,如“先進基礎材料強國戰略研究”課題紡織領域子課題等;首次匯編形成《我國紡織行業科技統計概況(2019)》。完成團體標準項目立項、審核、團體標準征求意見、公示等工作。 提升產業時尚創新能力。研究發布色彩、纖維、紗線、面料、服裝、家紡等流行趨勢。推進人工智能與趨勢研究的融合,基本完成人工智能服裝款式、色彩、圖案等識別模型。承擔時尚與設計服務的國家重大項目。成立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組委會制服裝備專家委員會,開展制服的設計征集和評審工作。品牌建設卓有成效。啟動品牌競爭力評價工作,研究形成品牌競爭力評價三級指標體系。提升中國品牌的引領作用,編制《基于中華文化的當代禮儀著裝指南》團體標準,創新著裝設計,引導時尚消費。非遺工作扎實推進。推進2020年“錦繡中華”非遺服飾秀活動;完成《中國潮繡文化與技藝研究》的編寫。 提升綠色發展能力。推動企業綠色示范工作。組織企業申報工信部第五批綠色制造企業名單。征集并推出印染行業節能減排先進技術推薦目錄,組織紡織行業節水型企業遴選工作。優化行業綠色服務體系。持續推進化學品管理、水管理項目,開展氣候創新訓練營線上活動。深化綠色發展與可持續研究。承擔水利部、工信部等的紡織綠色發展相關研究課題。完善《紡織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等多項標準,申請立項了12項行業綠色標準。 引導提升產品開發能力。中國紡聯持續創新工作機制,不斷完善從纖維、面料到服裝、家紡、產業用紡織品的全產業鏈產品開發服務體系。擴大推薦與培育工作。開展了“2020年度十大類紡織創新產品”申報工作,確定了第二批中國紡織行業工業設計中心名單。強化產品開發指導。推進行業技術創新聯盟、產品創新聯盟的工作,提升服務水平。深化軍民融合,加強軍民兩用材料與產品的開發。組織推薦4家企業參與“紡織行業軍民兩用技術和產品”遴選工作。 推進產業集群升級。繼續推進世界級產業集群申報與共建工作。吳江區盛澤鎮成為“世界級產業集群先行區”共建試點;杭州市余杭區藝尚小鎮、深圳市龍華區大浪時尚小鎮成為“世界級時尚小鎮”共建試點。推動產業扶貧與產業區域結構調整、產業高質量發展相銜接。強化對集群與園區工作的調研。啟動多次“2020年春季全國紡織服裝產業園區視頻調研會”工作。 推動產業鏈集約化發展。穩步推進產融合作。持續完善紡織產融合作重點企業數據庫;更新了IPO企業名單專業協會打分標準,如期公布推薦名單。深入開展兩化融合工作。積極推動5G、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在行業的應用,引導發展智能制造、創新電子商務模式。牽頭組織《紡織行業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編制工作,完善紡織行業智能制造標準的頂層設計。持續推動智能制造試點示范企業、工業互聯網平臺試點培育工作。 優化人才體系建設。開展“中國紡織行業年度創新人物評選活動”,2005年至今行業已推選出200多位創新人物,這些創新人物已成為引領行業創新發展的中堅力量。推進專業技能賽事工作。配合人社部開展第一屆全國技能大賽的相關籌備工作,開展2019-2020年度創客中國紡織服裝中小企業創新創業大賽。開展行業教育服務工作。組織院校開展“新工科”項目申報,組建新一屆全國紡織服裝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開展優秀人才推舉工作。啟動紡織學術大獎、學術帶頭人、技術帶頭人、紡織青年科技獎的推薦與評選工作。 (五)開展“十四五”規劃研究,系統謀劃行業發展 中國紡聯正式啟動了《紡織工業“十四五”發展指導意見》研究與編制工作。重點研判新形勢下,紡織行業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組建了跨部門的研究團隊,各項工作有條不紊推進?!都徔椆I“十四五”發展指導意見》涉及紡織大行業,以及棉紡、化纖、毛紡、麻紡、絲綢、印染、針織、家紡、長絲織造、產業用紡織品、紡織機械、服裝行業等12個細分行業。同時,內容包括國內區域布局優化和產業集群轉型升級、紡織行業國際化發展、大宗纖維原料供給和需求預測、紡織服裝人才培育體系、工業互聯網與紡織產業、紡織行業產融合作等重要領域。目前,第一稿研究成果已完成,總計30余萬字,各課題組根據綜合組的反饋意見正在進行內容修改與材料補充。 中國紡聯還積極協助地方政府、產業園區與重點企業開展“十四五”發展規劃研究與編制工作。《南通市家紡產業協同發展規劃(2020-2030年)》已完成驗收并發布;完成了《重慶時尚產業發展路徑研究》、《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岔河鎮紡織產業規劃》、《荊州岑河金色童年小鎮童裝產業規劃(2020-2030)》研究初稿;正在開展四川三臺縣高端紡織功能區規劃編制等工作。協會通過給出專業的建議,更好地支持引導地方產業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六)強化自身建設,平臺服務能力在疫情中得到淬煉 黨建工作成效顯著。黨建工作是行業協會形成戰斗力的重要政治保障。中國紡聯認真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關于新時代黨建工作的決策部署,堅持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的行業服務。不斷加強黨員干部隊伍的思想淬煉、政治歷練、實踐鍛煉、專業訓練,持續提升凝聚力、戰斗力和號召力。整個疫情期間,中國紡聯廣大干部職工,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投身疫情防控和行業服務工作,不計得失、任勞任怨,各項工作得以有序開展。充分體現出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和行業人的責任擔當。 機構建設與服務能力穩步提升。組織建設是協會服務能力提升的重要保障。根據新時代行業服務機構的發展需要,中國紡聯不斷完善自身建設。各專業協會加快完善規章制度,運營管理更加標準化、規范化、制度化;積極組織員工培訓活動,員工工作能力和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內部培訓常態化工作機制初步建立。部分專業協會換屆工作正在有序開展,協會與行政機關的脫鉤工作穩步推進。面對疫情沖擊,協會積極推進公共服務線上化,以新形式、新渠道賦能產業。圍繞色彩、標準、產品開發、品牌管理等領域,各專業協會開展了一系列線上專業知識和技能培訓活動。 統計與研究工作不斷強化。協會持續監測采集重點產業集群、紡織企業的數據信息,定期發布行業數據報告;強化數據分析,完成了2019年度、2020年一季度和二季度行業景氣指數研究工作。專題研究持續深化。2020年以來,中國紡聯圍繞行業發展、科技創新、工業文化、綠色發展、國際化布局等方向開展了專題研究,形成了一批成果,如《2019/2020中國紡織工業發展報告》、《我國紡織行業科技統計概況(2019)》、《新形勢下紡織行業“走出去”重大問題研究》等。統計與研究工作,有力支持了政府決策、產業發展和企業運營。 宣傳工作取得良好效果。行業媒體充分發揮輿論宣傳的導向作用,綜合運用各類宣傳渠道,及時報道行業動態、傳播行業正能量。持續跟蹤報道產業集群、專業市場、生產企業復工復產和生產運營情況;宣傳推廣行業企業在疫情防控中的先進典型和感人事跡,宣傳行業價值、弘揚正能量;及時準確解讀國家各類優惠支持政策,宣傳推廣優秀企業的先進經驗和做法,幫助企業應對困難和挑戰。 |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