沭陽本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蘇北縣域,近年來,因紡織產業的蓬勃發展而成為業內“網紅”,紡織產業既是沭陽的傳統產業,也是優勢產業,更是主導產業,我們似乎可以從沭陽紡織近年來的成長中窺得中國紡織產業的發展風貌。
記者了解到,沭陽紡織在實現產業綠色跨越、轉型發展進程中,堅持把“高質量”這一理念深深融入到血液中,對不符合國家政策,達不到安評、能評、環評要求的“負面清單的項目”,不管投資多大、產出多高,堅決不要,對投資大、效益好的企業,鼓勵其走綠色發展之路,從縣域層面進行頂層設計,尋求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之道。
紡織高質量發展,與智能為伴
近年來,沭陽以智能制造為手段,開展紡織產業生產模式、商業模式變革。2016年,沭陽立足“生態+特色”,以“智能化”為突破口,規劃建設了全國首個智能針織園區——沭陽智能針織產業園,產業園按照“未來針織靠智能、智能針織看沭陽”的發展定位,以“設計智能、設備智能、產品智能、物流智能、管理智能”的“五個智能”規劃建設。該園的建立不僅為項目集聚、產業集群發展提供優質的載體平臺,更為資源集約節約、工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沭陽范本”,成功入選“國家智慧型紡織園區試點”、“2018絲路經緯行業影響力產業園區榜”,獲批省級科技產業園。
在沭陽,由浙江昊能科技投資30億元興建的沭陽家紡特色產業園,主要生產加彈絲、窗簾布、沙發布、墻布等家紡面料,內部企業實行集中供熱供電供水、集中處理污水。項目全面建成投產后,年可生產各類高檔家紡面料15億米、產值達50億元、納稅2億元以上,將成為蘇北地區規模較大的家紡用品生產基地。此外,面對“低、小、散、多、亂”的現狀,沭陽出臺相關政策,通過兼并重組、技術改造、股改上市、規模發展、成果轉化五大提升行動,推動區內企業“設備換芯”、“生產換線”、“機器換人”、“電商換市”,加快企業向綠色化、清潔化、智能化方向發展。
沭陽還對新認定的省、市智能車間項目分別給予30萬元、5萬元的獎勵,對智能化技改項目按傳統產業技改標準提高1個百分點執行,讓智能成為產業發展的助推器。
讓創新基因根植紡織
為進一步推動產業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沭陽按照“政府搭臺、企業唱戲”原則,出臺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和獎勵、研發機構建設獎勵、專利資助資金等政策,扎實抓好研發機構提檔、創新型企業培育、科研服務平臺建設、知識產權提升、人才強區等工作,推動新舊動能轉換、發展方式轉變。
如總投資10億元的江蘇騰盛紡工集團,擁有國家專利900多項,其中與天津工業大學聯合開發的光觸媒窗簾和負氧離子墻布新產品,改變了人們對窗簾布的認識,成為國內遮光提花面料、墻布產品開發基地,也是宿遷市唯一一家省級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
素有“提花機之王”之稱的山東宋和宋公司在沭陽興建的江蘇宋和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擁有智能紡織裝備生產線16條、國家專利和軟件著作權30多項,電子提花機銷售額和規模領先國內同行。嘉德纖維、月源纖維等企業成為全國包覆紗進出口貿易單耗標準和行業標準制定單位。此外,沭陽還成立東華大學沭陽技術轉移中心、武漢紡織大學沭陽智能制造研究院和研究生工作站等平臺,在新產品研發、平臺建設和人才培養等方面為企業提供全方位支持,真正讓“創新”驅動紡織產業新未來。
突出集聚集約,打造綠色供應鏈
就紡織產業而言,沭陽產業鏈條長,制造過程對生態環境影響大。為此,沭陽按照“生態經濟化、經濟生態化”思路,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著力在紡織鏈條產業上“做加法”,補齊短板、拉長鏈條,以龍頭帶集聚,以協同促集群,不斷擴大優勢產業規模和影響力。在項目招引方面,沭陽圍繞全球朋友圈,以重點企業、重點區域、重點客商為主線,精準編制產業鏈條圖和招商線路圖,組建專業招商隊伍,大力招引“建鏈、強鏈、補鏈、延鏈”項目,著力培育一批“拆不散、搬不走、壓不垮”的產業集群。在產業集聚方面,沭陽委托武漢紡織大學、東華大學、中紡聯等單位,聯合規劃了千億級家紡產業園,產業園按照“產業集聚、布局集中、資源集約”發展思路,把智能窗簾、布藝家紡、功能家紡、主題家紡等作為主攻方向,附以大數據、物聯網和智能管理,推動沭陽紡織產業向具有高附加值的家紡特色時尚產業方向轉型,計劃到2025年產值達800~1000億元規模。
為產業發展提供“暖心”環境
目前,在復雜多樣的經濟環境下,企業面臨的“三山”(融資的高山、轉型的火山、市場的冰山)“三門”(政務服務上的玻璃門、彈簧門、旋轉門)“三荒、兩高、一低”(用工荒、用錢荒、用地荒、成本高、稅費高、利潤低)等問題更為突出。近年來,沭陽始終堅持“企業來了有錢賺、心情舒暢”的服務宗旨,始終把客商當好朋友、好搭檔、家里人,用力用情用功當好企業“店小二”,助推企業發展。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沭陽主要從三個方面開展工作:一是講誠信,強化契約精神,政府承諾客商的,只要符合條件,都是無借口去兌現;二是講效率,在項目推進上,建立縣級領導掛鉤幫辦、重點企業高位協調等機制,推行引資單位親情幫辦和經開區專業幫辦“雙輪驅動”,對重大項目實行個性化服務,全力當好企業的“服務員、推車手、引路人”;三是講公平,堅持企業貢獻度決定幫辦度,對大項目、好項目,我們把土地、資金、環境容量等有限資源向其重點傾斜,做精服務、做大實體,真正用真心、誠心、細心、耐心換得企業家的放心、省心、舒心、開心,讓沭陽更有“家的味道”。
如今,中國紡織產業的綠色發展理念已開始從“推動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向“以責任創造價值”轉變。從沭陽這樣一個集群樣本中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紡織產業正在探索一條符合中國特色的高水平保護、高質量發展、高效率協同的發展路徑,也正在加快推動形成產業、社會、生態與經濟發展的良性互動格局。
11月15日,“沭陽杯”第八屆全國紡織行業新聞獎評選活動新聞發布會在京召開,沭陽連續五屆冠名該項活動,為紡織行業新聞宣傳工作做出了很大貢獻。值得關注的是,近年來,沭陽紡織企業在規模、數量、產值上都得到了快速發展,為行業樹立了典范。本刊特編發江蘇省沭陽縣委副書記、縣長彭偉在此次新聞發布會上的講話,以饗讀者。
江蘇省沭陽縣委副書記、縣長彭偉:
沭陽紡織產值今年將達180億,量質齊增!
當前,中國發展正處于巨大變革的偉大時代,新技術革命把經濟、政治、秩序推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除了帶給我們更加豐富多彩的生活,還為我們的經濟發展帶來了更加強勁的動力,同時也為產業發展提供了無限想象的空間。在這樣的背景下,紡織產業發展既面臨挑戰,也擁有更多機遇,一方面,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加快了陳舊設備、落后工藝的淘汰速度,另一方面,廣闊的市場前景促使紡織產業不斷升級轉型,向其他高端領域滲透融合,成為可持續、高科技的朝陽產業。
在這個過程中,從事新聞工作的朋友充分展現了專業、責任與擔當,為大眾了解紡織產業、認識紡織產業提供了多視角、全方位、立體式的窗口與平臺。沭陽作為本次活動的冠名單位,能夠參與和助力“產業+媒體”活動,感覺特別有意義。我們身處一個媒介的社會、信息的時代,大家腳步匆匆,唯有展現自己方能使人駐足。借此機會,也向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沭陽的基本情況。
作為全國第二人口大縣、江蘇人口第一大縣,沭陽歷來人丁興旺、人杰地靈、人才輩出,《霸王別姬》中的千古美人虞姬出生于沭陽,當代著名攝影大師吳印咸老先生故居坐落在城區老沭河北岸郝巷中,今年擔任國慶大閱兵總指揮的乙曉光上將也是我們沭陽人。除此以外,還要向大家介紹沭陽的三個“地理特點”。
一是物華天寶的風水“寶地”。沭陽縣域介于北緯33°至34°,正靠近北緯30°(±5°),這條奇妙的緯線貫穿了四大文明古國,既是地球山脈的最高峰——珠穆朗瑪峰的所在地,也是海底最深處——西太平洋馬里亞納海溝的藏身之所。更神奇的是,沿線北非、西亞地區都是干旱沙漠,而我國同一緯度的地區卻是綠色沃野、農業興旺,一直以來是重要的糧、油、棉生產基地。沭陽除了位居“全國產糧大縣”行列之外,也是首批獲評“花木之鄉”的縣份,憑借“南花北移之地,北木南遷之所”的獨特地理優勢,全縣花卉種植面積達60萬畝,占江蘇四分之一、全國二十分之一,城區綠地率超過40%,逐漸成為華東地區最大的天然氧吧。
二是風調雨順的發展“福地”。用流行語來說,沭陽具有“錦鯉屬性”,那就是無災無難,夏天沒有颶風、冬天沒有暴雪,基本不受自然災害的“折磨”。近年來國內發生的重大自然災害,都沒有給沭陽造成太大影響,今年8月受上游水位影響,沭陽新沂河水位達歷史最高點,全縣干群齊心協力、嚴陣以待,客水安全過境,大堤萬無一失。
三是海納百川的宜居“旺地”。沭陽地處南北分界線,生成北、孕育南,南北的元素在這里交融匯聚、相映成趣。無論是南來北往的客,還是走東闖西的商,到沭陽都生活得“很習慣”,沭陽城區作為全國最大縣城,車水馬龍、熙熙攘攘,就如一幅現代版的“清明上河圖”。
得益于良好的地域環境,沭陽的經濟社會始終保持著健康快速發展態勢,創造了令人矚目的“沭陽速度”和沭陽經驗,先后榮獲綜合實力、工業經濟、“兩山”發展等9個“全國百強縣”稱號。
在加快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我們大力實施“工業強縣、產業興縣”戰略,堅持“334”工作思路不動搖,樹牢“產業集聚、擴大總量,轉型升級、提升質量,科技創新、做活優量”的三個鮮明導向,緊盯2020年全縣工業開票銷售收入達到1000億元、2022年園區銷售達到1000億元、2025年紡織產業率先達到1000億元“三個千億級”目標,堅持園區與鄉鎮、招引與培育、產業與企業、創新與服務“四個同步”發力,全縣已形成紡織服裝、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等主導特色產業。
其中,紡織服裝產業發展迅猛,實現了企業從少到多、產業從弱到強、品牌從無到有、發展從跟隨到引領,走出了一條具有沭陽特色的發展之路。目前,全縣擁有規模以上紡織企業120多家,基本形成了從機械裝備—紡絲—加彈—織造—印染—成衣等較為完整的產業鏈條,建成全國首個智能針織產業園,創成紡織纖維新材料等4個省級特色產業園區,擁有包覆紗等15個全國“單打冠軍”,預計今年紡織業產值將達到180億元。
當前,我國經濟正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沭陽的經濟社會特別是產業發展面臨著一系列新機遇、新挑戰,需要社會各界的廣泛參與,特別是新聞媒體一如既往的關心與支持。這次新聞發布會,為我們展示沭陽、宣傳沭陽、推介沭陽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我們衷心希望大家多到沭陽走一走、看一看,通過媒體人敏銳的眼光和獨特的視角,向全國傳遞沭陽好聲音,集聚發展正能量,吸引更多的目光關注沭陽、更多的投資涌向沭陽、更多的人才聚集沭陽,共同演繹更加精彩的“沭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