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企“走出去”戰略敲定 |
2014年,中國境外投資總量第一次超出外資引入,被稱為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元年。中國企業大規?!白叱鋈ァ睂⒊蔀椴豢勺钃醯内厔?。 預計在未來10 年仍然處在10% 以上的快速增長通道,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開始放眼海外。這其中,紡織企業既是“首發陣容”中的團體之一,也是未來“走出去”的生力軍。 日前,在中國國際紡織面料及輔料(春夏)博覽會期間,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市場部、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紡織行業分會、上海國際商會和江蘇省紡織工業協會共同主辦的“中國紡織服裝行業境外投資系列講座”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舉辦。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紡織行業分會名譽會長張延愷出席并作了致辭,會議由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紡織行業分會副會長林云峰主持。 在會上,張延愷從行業整體發展的高度分享了他對紡織行業跨國布局的觀察和思考,他介紹:“從宏觀上看,中國紡織服裝業已經進入跨國布局新階段?!?/p> 同時,他強調,紡織服裝行業的全產業鏈比較優勢和競爭效率受到了嚴峻挑戰,因此,產業要以全球視野進行高效的跨國資源配置,鞏固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制造優勢和市場份額,并努力提高價值鏈地位。這不僅是我國紡織服裝企業發展壯大、保持資本增值的重要手段,也是中國紡織行業成功應對國內外各種挑戰、拓展產業發展空間、建設紡織強國的重要途徑。 林云峰對《紡織服裝周刊》記者說,紡織企業“走出去”有著自身的特點,除了個別行業龍頭企業,大部分走出去的紡織服裝企業每個個體的海外投資、并購等行為的投資體量相比較而言不算很大,運作成本的限制因素使得對著名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專業機構的運用較少。 他表示,很多紡織服裝企業的海外投資行為都可以說是“自助式”的,困難不少,尤其目前中國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走出去面臨的各種難題,也讓企業感到壓力重重。也正因如此,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紡織行業分會才會組織系列專業講座,實地參觀考察和洽談對接,更好地幫助企業走出去。 會議專門邀請了在海外投資并購、跨境爭議解決以及企業融資方面有較為豐富實戰經驗的大成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吳明律師,為企業解讀了境外投資的最新金融政策;邀請來自普華永道上海企業購并服務部的合伙人鮑海峰,為企業梳理了東盟國家的投資環境及投資并購的流程和風險防控。 此外,天虹紡織集團有限公司市場總監郭珉,為大家介紹了天虹成功投資越南的經驗,希望國內紡織服裝企業能降低“走出去”風險、提高海外投資的成功率。
多角度關注“走出去”
金融政策帶來走出去“綠燈效應”
資本的加速“走出去”也離不開政策的“綠燈”效應。吳明在講座中首先對境外投資的最新金融政策進行了解讀。 從上世紀90 年代開始,國家陸續出臺各項支持企業“走出去”的相關政策,尤其是在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之后,中央將“走出去”作為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重要舉措,明確提出要“擴大企業和個人對外投資,確立企業和個人對外投資主體地位”。 在這樣的政策方向下,2014年4 月國家發改委發布了《境外投資項目核準和備案管理辦法》,對一般境外投資項目實行備案制。10月8 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再次修訂政府核準的投資項目目錄。在新公布的《政府核準的投資項目目錄(2014年)》中,新的政府核準投資目錄對境外投資項目大幅松綁。12 月24 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三措施加大金融支持企業走出去力度,推動穩增長、調結構、促升級。重大利好政策的密集出臺,都意味著未來一段時間內,對外投資將擁有更好的國內環境和政策支持。 企業一旦決定要“走出去”,那么,在融資、外匯、利率三個方面把握好海外投資的風險管理關鍵點至關重要。在融資方面,首當其沖的風險便來自融資限制,紡織企業資產負債率高,基本在60% 80% 之間,銀行往往不愿意貸款;擔保條件不合格,中小企業占比達99% ;上市困難,融資渠道太單一,只能依靠社會小資本的投入。而在外匯風險中,匯率的變動時刻都對企業的投資方式產生著重要影響,而產生外匯風險的原因又是多方面的,既有企業層面的由企業外匯交易、會計折算、自身經營引發的風險,也有來自國家層面的對外匯收支管制、資本輸出入管制、匯率管制等帶來的巨大風險。 利率的上升與下降給企業帶來的風險更自不待言。吳明建議,企業必須具備風險管理的意識與能力,在制定和執行融資方案、外匯管理過程中,應全面評估政治和政策風險,可以利用政治風險機構對投資目的國的政治、法律、社會環境進行系統評估。近年來我國也在嘗試建立國家風險體系,針對中國企業最關注的60 個國家及中國出口信譽保險公司,發布了國家風險報告,企業應與國外駐外機構加強溝通。 在應對利率變動時,最有效的方法是充分利用境外投資保險。世界銀行集團下的多邊投資擔保機構提供投資擔保,美國的海外私人投資公司,日本的通商產業省貿易局,德國的信托檢查公司和黑姆斯信用保險公司等都提供相應的保險服務。 他還強調,對金融工具的運用只是一方面,而實現投資分散化與融資多元化,選擇不同的國家,不同的產品分別投資,在投資的方式上選擇合資或者合作經營的形式等都是有效應對風險的方法,此外,提高當地雇員在公司的比例,采購東道國的產品,走本土化經營道路,積極履行社會企業責任等方面也不可偏廢。
構建海外并購風險防控“屏障”
伴隨著我國企業“走出去”步伐的不斷加快和資本市場的逐步開放,越來越多的企業紛紛踏上了境外兼并重組之路。中國投資者更為青睞擁有先進技術和品牌的成熟市場。2014 年,中國大陸企業對東南亞地區企業并購交易數量為26 宗,成為第四重要的并購交易目的地區,其中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和泰國是東南亞最熱投資目的地,2014 年中國大陸企業對東南亞地區企業并購交易金額僅次于美國和歐盟地區。 海外并購中有很多常見問題,過程非常具有挑戰性,需要專注和持續的努力。企業并購并不是企業戰略本身,而是實現企業戰略和提升股東價值的手段之一。鮑海峰強調,企業在海外并購前首先應該思考的是,傾向于獲得哪一種資源?技術品牌,或者是海外市場和海外生產能力。這一看似簡單的問題背后,其實隱藏著巨大的隨機性與投資風險,譬如,資源型并購需要時刻關注資源價格及預期走勢,以定奪交易價格;技術與品牌型并購中,無形資產是否包括在交易范圍之內?合資時合資方有何訴求?如果并購主要看重的是海外市場和海外生產能力,那么,原有的管理層是否留任?對已經陷入困境的目標公司,應該如何采取措施?交易各方的利益以何種原則分配? 在想清楚一系列前提問題之后,投資方還需要對并購方式作出選擇,而招標方式和協議方式作為兩種基本的海外并購手段,可謂各有利弊。招標方式有著相對固定的流程,但耗時較長,項目管理比較復雜,交易成本交高,在潛在收購方中產生競爭,可能實現較高的收購價格,且只適合大型項目,有足夠的操作時間;相對來說,協議方式相對靈活,可在短時間內完成,交易成本較低,適用于各類項目,但針對少量已知的收購方,市場中可能還有未知的出價更高者。 在海外并購的過程當中,每個環節都會產生一些具有挑戰性的問題。鮑海峰表示,總體來說,中國企業海外并購過程中所面臨的挑戰是,并購交易完成所需的時間較長。一般海外并購項目經常需要國家和地方政府機關審批,會導致海外并購交易項目花費過長時間,且導致交易的不確定性增加。另一個顯而易見的挑戰是,中外文化差異和公司治理差異將是溝通的重要障礙。這種差異還體現在雙方對交易流程的理解不一致。例如,因所處的法律、稅務和財務監管環境不一樣,雙方對并購交易流程的理解可能有所偏差。 對此,鮑海峰建議,購買方必須首先對被投資東道國進行專業、詳盡的調研,更好地了解、發現和評估海外投資可能會面臨的風險及影響,降低未知風險的存在。
“體驗考察”提高投資成功率
2014 年11 月, 天虹海河工業區投資興建。這是天虹集團在越南投資興建的第一個大型工業園區。在此之前,天虹集團已在越南投資新建兩個大型生產基地,分別是位于越南同奈省仁澤工業區的天虹仁澤股份有限公司和位于越南廣寧省芒街海安工業區的天虹銀龍科技有限公司。天虹的“走出去”歷程從九年前開始,在一個并不成熟的環境中,如何順利建成數量多、規模大的現代化紡織企業,并實現良好運作?這正是郭珉想與業界企業分享的主題。 郭珉表示,天虹能在越南順利建廠,其實并沒有訣竅。九年前,當天虹人第一次踏上越南的國土時,也對那里充滿陌生。如果說最值得推廣的經驗,那應該是天虹對越南做了非常充分、詳盡、接地氣的“體驗式”考察。天虹的領導人在越南租住普通民屋,一住就是一、兩年,對當地的民風、傳統、思維特點等都有了非常真切的感受。這些看似無形的經驗積累,讓天虹在管理中采取了得當的措施,總結出一套有效的管理方式。據介紹,天虹給當地員工配置了職工宿舍、食堂以及免費的醫療等一系列職工福利。與此同時,還聘用了當地員工進入到管理層,使管理更加高效。在2014 年5 月12 日的越南排華打砸事件中,天虹仁澤的中方人員全部撤離到了國內,但是工廠在停工僅兩天后就由越方管理人員主導完成恢復生產的工作。這是非常讓天虹人驕傲的管理案例。 在分析多數國內企業國際化步伐遲緩的原因時,郭珉表示,國內企業起步較晚,國際化步伐滯后于歐美、日本和港臺企業,大部分本土企業缺乏國際化視野、認知和決心,本土企業國際化的成功經驗又十分匱乏。 其實,也正是國內企業“走出去”的強烈需求和自身不足,讓天虹看到了興建工業園區的機遇。天虹在越南所形成的最為核心的競爭力,便是整合了產業鏈,完善了配套設施,實現了供應鏈管理的上下游一條龍。天虹興建產業園,目的是將自身經驗“復制”到了產業園區當中,為其他走進越南的企業提供了一塊相對“優越”的滋生土壤。 郭珉表示,園區的發展愿望是打造全球最具競爭力的紡織服裝產業平臺,實現精益園區、智慧園區和生態園區的三位一體,以此來強化中國紡織產業的海外基地,為企業順利“出?!眲撛炱脚_。
|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