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個角度審視TPP |
近來,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簡稱TPP)在社會引起了熱議,社會輿論普遍認為,TPP協定如達成生效,將會對中國經濟發展造成很大影響。 但實際上,切不可把TPP視為一種限制中國發展的貿易規則。至少就TPP來說,這是一種競爭機制,目標是健康向上的。并非美國制定的相關協定,就一定對中國不利,WTO也是美國主導的,而中國加入后不也是如魚得水嗎? 化不利為有利,從個人到國家,若要想進步,這都是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和素質。TPP談判結束后,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就曾表示,這份協定是當前亞太地區重要的自貿協定之一。 中方對符合世界貿易組織規則、有助于促進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制度建設均持開放態度,希望協定與本地區其他自由貿易協定相互促進,共同為亞太地區的貿易投資和經濟發展作出貢獻。 目前中國尚未加入該協定,但未來不排除中國在適宜的時候提出加入。從短期看,該協定或對中國的對外貿易形成某種程度的沖擊,但從長期看,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任何一個多邊貿易協定都無法將非協定國家和地區排除于國際貿易體系之外,否則其自身發展將大為受限。 從世界貿易演進看,全球貿易格局始終處于動態之中,有其自身規律可循。當今,雙邊和區域自由貿易協定發展迅猛,成為經濟全球化深度發展的重要推手。中國將繼續致力于達成高水平的雙邊和區域自貿協定,不斷完善開放型經濟新機制,為產業升級、結構調整和創新發展注入持續動力。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TPP最終達成,這意味著世界經濟貿易秩序將發生重構,同時中國產業也將面臨抉擇和突破。 從TPP的歷史觀看,基辛格先生對當下世界秩序的愿景比喻為實現威斯特伐利亞體系的現代化,但又不無憂慮地指出我們這個時代的前景更加嚴峻,必須應勢而動,否則就會被挑戰吞沒。無疑TPP達成就是通往新秩序必經的挑戰,可以說這是美國為堅定其普世價值而進行的努力重構。其背后的經濟大背景在于資本主義發展到當前階段,從本質上講世界統一貨物市場這一角度對于世界增長的紅利已經下降,對于發達國家來講,分享發展中國家要素紅利以及“FDI-出口”模式走到了轉折點,需要向縱深發展。 資本主義追逐利潤的本質需要進一步在更高的準則下,使各國開放服務業和不可貿易部門領域的投資,從而使成熟資本主義進一步分享其他國家的轉型和服務業的發展。而主權國家相應規則的限制是對于這種發展模式的一種限制,因此才有了ISDS(投資者-國家爭端解決機制),同時也有了適合西方自由主義理念的規則作為談判的前提。 如果能夠理解TPP出世的必然性,那么中國就會減小對抗性思維并且積極制定應對挑戰的占優策略,從而引出一種合意的納什均衡。審視TPP的新規則,就會發現無論是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勞工環境標準、農產品市場準入,還是汽車業原產地規則等,TPP制定的目的不僅僅是提供一個更自由的貿易環境,而是創造一個更可測、更法治的商業環境。 對中國而言,與其固守商品貿易的王者地位而遭遇貿易轉移的侵蝕,不如加速國內改革,加快產業轉型和自由貿易區開放的示范作用,以規則為標準,同時以多邊BITS談判為突破口,在“西進”運動中深化“一帶一路”戰略,推進亞歐大陸的合作,從而化解TPP對我國的不利影響。 |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