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郝杰
2018年,在諸多不確定因素影響下,中國棉紡織行業加大改革調整的力度,克服重重困難,實現平穩發展;國家有關部門及時調整棉花政策,優先保障棉紡企業用棉,維護行業整體利益,促進行業健康發展;棉紡企業積極抓住“一帶一路”機遇,加快轉型升級,推進可持續發展,加大節能減排力度,打造綠色環保競爭新優勢。 2018年,面對國內外嚴峻的經濟形勢,中國棉紡織行業企業積極面對困難,堅定信心,在調整產品結構、走出去、信息化、綠色發展等方面進步明顯。 改革開放40年,棉紡織行業由大到強 棉紡織行業是中國紡織服裝工業中最大的基礎性行業。建國初期,紡織工業基本上以棉紡生產為主,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揭開了改革開放的序幕,各地爭先發展棉紡織工業,企業遍布全國各城鄉。中國加入WTO以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棉紡織工業披荊斬棘,克服重重困難,一路向前。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棉紡織工業不斷挖掘潛力,依靠國內和國外兩個市場,一步一個腳印,實現了從數量到質量、匱乏到豐足、計劃到市場、國企到多元的巨大變化。
據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會長朱北娜介紹,全國紗、布產量逐年增長,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總額、固定資產投資穩步提高。紡紗、織布產能分別從1978年的1566萬錠、50萬臺增長到2018年的1.18億錠、118萬臺;紗、布產量分別從238萬噸、110億米增長到2000萬噸、610億米;利潤總額從不足40億元人民幣增長到1000億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從不足100億元擴大到3000億元以上;自動絡筒機、無梭織機的占比從無到有,分別達到95%和80%以上;紡紗萬錠用工從300多人減少到60人,織布百臺用工從200多人降低到85人。同時,帶傳輸系統、信息化控制系統的智能化清梳聯+粗細聯(細絡聯)裝備成為有實力企業的首選,萬錠用工可達20人左右,已能夠實現夜班無人值守。
朱北娜分析認為,整體看,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棉紡織行業從大到強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棉紡織生產加工每年使用的棉花約占世界的30%,使用的化纖短纖占世界的70%;紡紗和織造產能、紗線和棉型織物產量、棉制紡織品出口量、棉紡織年投資額、裝備水平、安排就業人數及擁有的技能人才等均為世界第一;紗線生產60支以上80%在中國,色紡紗生產90%以上在中國,高檔襯衫色織面料生產60%在中國,高檔牛仔面料生產30%在中國,高支高密織物的生產技術主要在中國。
克服重重困難,企業加大調整力度
為深入了解行業發展變化情況,增強中棉行協在行業內的號召力,中棉行協深入企業調研。2018年,通過實地走訪、座談會、調查表等多種形式先后深入全國12個省份,實地調研400余家企業、5個產業集群,見證了企業克服重重困難,致力轉型升級的努力。
隨著市場競爭愈加激烈、要素成本不斷增加,若繼續依照原有模式,企業利潤空間將不斷被擠壓。
安徽的棉紡織企業大多在尋求新的轉型突破點,大致可歸為兩種途徑。一部分企業通過逐步淘汰落后產能,更換自動化程度更高的生產設備,或更換生產流程更短的氣流紡等設備,通過加大對設備的資金投入,減少用工、提高生產效率;另一部分企業從最初的生產常規品種,轉向生產色紡紗、花式紗等特色產品,通過不斷提高產品附加值,打造自身獨特品牌效應及營銷模式,鞏固并增強企業在市場上的競爭力,提升經濟效益。
浙江的棉紡織企業普遍加快退城進園以及向中西部轉移的步伐,一些企業因產品結構調整、用工緊張等原因,淘汰了部分落后產能并積極推進技改。據了解,新昌縣有2家國內轉杯紡設備龍頭企業,均在2000年左右開始生產轉杯紡設備,產品質量過硬、性能好、性價比高,目前在國內市場占有較大份額,產品以抽氣式半自動轉杯紡紗機為主。據企業預測,雖然轉杯紡設備未來發展方向是全自動轉杯紡紗機,但一定時期內,半自動轉杯紡紗機仍然不可完全替代。這2家企業負責人均表示,目前轉杯紡設備市場廣闊、銷量穩定,出口量也在逐年增加,企業對未來發展充滿信心。
河南尉氏縣棉紡織產業以紡紗為主,縣政府大力支持紡織行業的發展,出臺系列鼓勵政策,一些企業陸續入駐工業園區,形成了產業集聚區。2018年夏季,受設備改造、高溫天氣限電、市場進入淡季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企業總體開工情況欠佳。對此,企業采取措施積極應對,在生產暫停的時候對設備進行維修保養,或在夜間開工以減少損失。
棉花政策及時調整,穩定企業用棉預期
2018年上半年,國內棉價出現上漲過早、過猛現象,鄭棉期貨主力合約出現多次漲停。中棉行協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為行業的改革和發展服務,廣泛聽取會員企業意見,反映企業訴求,當好行業的代言人,并積極與有關部門溝通協商,建議國家儲備棉輪出應優先保障棉紡企業用棉,維護行業整體利益,促進行業健康發展。
2018年6月2日,有關部門發布的《關于2017/2018年度儲備棉輪出有關事項的公告》指出,自2018年6月4日起至本年度輪出結束,儲備棉輪出交易僅限紡織用棉企業參與競買且僅限本企業自用,停止非紡織用棉企業參與競買。在棉花價格接連攀升之際,有關部門調整儲備棉交易主體,穩定了市場價格,保護了用棉企業。貿易商禁拍后,棉花價格出現明顯回落。
儲備棉的輪出銷售短期內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棉花供不應求的態勢,但無法改變棉花長期供需偏緊的趨勢。隨著儲備棉庫存降低,增加進口棉彌補缺口是必然的選擇。中棉行協代表行業向國家有關部門建議改革棉花配額發放。2018年6月12日,國家發改委發出第7號公告,決定于當年發放80萬噸棉花進口滑準稅配額。此次增發配額抑制了國內棉花期現貨價格短期過快增長,穩定了國內棉花市場供應預期。
在棉紡企業根據國家發改委7號公告進行滑準稅配額申報后,中棉行協協助發改委對申報情況進行了初步審閱。為保證配額發放工作的有序進行,保證行業的長遠發展,按發改委的要求,自2018年7月16日起,中棉行協歷時兩個月,舉全協會之力同國家發改委對申報滑準稅配額的棉紡織企業進行了核查,覆蓋全國主要棉紡企業所在地區,核查申報企業500余家,占申報企業總數的85%,提出了改革分配棉花進口配額的建議,為下一步配額制度改革提供了數據支撐并打下堅實基礎。
抓住“一帶一路”機遇,“走出去”更加穩健
“一帶一路”倡議為中國與各個國家的合作注入了新的強勁動力,并已進入深度融合、相互促進的新階段。中棉行業協抓住“一帶一路”搭建的國際合作平臺和新機遇,尋找更優的海外投資環境,為企業“走出去”拓展國際市場空間牽線搭橋。一些有實力的棉紡織企業加快轉型升級,推進可持續發展,正在穩健地“走出去”。
2018年1月,無錫一棉紡織集團有限公司在埃塞俄比亞德雷達瓦國家工業園舉行了30萬紗錠投資項目的奠基典禮。規劃投資建設30萬紗錠,總投資約2.2億美元,主要生產配套高檔色織、針織、家紡產品,可提供3000人左右的就業機會。首期10萬紗錠項目計劃將于2019年下半年投產運行。
2018年5月,岱銀集團馬來西亞棉紡成套二期項目正式投產?;隈R來西亞良好的投資環境和獨特的資源優勢,岱銀集團總投資4億美元,在馬來西亞分三期投資建設總規模50萬紗錠特種紗項目,全力打造世界一流水平的現代化紡織工業園。第一期10萬紗錠項目于2015年5月份實現峻工投產,由于項目定位準、建設快、運營好,實現當年投產當年盈利,取得了良好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第二期項目立足高起點、高檔次、高標準,引進世界最先進的紡織設備,生產具有世界一流品質的高檔紗線,新增就業崗位500個,每年新增銷售收入1億美元。目前,公司正精心組織岱銀紡織馬來西亞公司三期項目的規劃建設,盡快實現三期項目的投產達產,屆時,岱銀紡織馬來西亞公司總生產規模將達到50萬紗錠,每年可實現銷售收入4億美元。
作為國內色織龍頭企業,魯泰紡織一直注重全球化產業布局,公司越南面料廠產能約為6萬錠紗線及3000萬米色織面料,越南制衣廠產能約600萬件襯衣,越南總產能占公司總產能的1/6左右。2018年11月,魯泰表示,公司全資子公司魯泰越南公司擬投資成立全資子公司魯泰新洲公司,總投資額6000萬美元(約合4.16億元人民幣)。設立魯泰新洲公司,投資建設14.4萬錠紡紗及3000頭氣流紡項目,目的在于完善魯泰越南公司色織布產業鏈,實現產能設施配套平衡。
據魯泰紡織相關負責人透露,魯泰紡織海外色織布產能正在陸續釋放,海外制衣工廠生產效率逐步提升。2018年上半年以來,魯泰(越南)收入對比上年同期增長150%,據分析,未來越南產能占比有望上升至1/3左右,將帶動公司凈利率上行。
智能制造與綠色發展,科技促行業升級
目前紡織行業在努力推動智能制造落地,包括行業6大智能制造示范線的建設,現各個領域都已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特別是紡紗領域形成了不少較為成熟的項目和案例。
安徽華茂堅持技術創新、管理模式創新,對標國際先進企業,致力于新產品、新技術的研發,在“高支高密高緊度”產品開發和生產、棉紡智能化技術解決方案、提升國產紡機裝備技術水平等方面,為行業作出了積極貢獻。安徽華茂開發的“高質高效環錠紡紗先進技術及裝備與智能化技術的開發與應用”項目獲得“紡織之光”2018年度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技一等獎。此外,華茂利用10萬錠老廠房進行技術改造,以國產設備為主,通過項目的開發提升裝備技術水平,通過工藝優化、合理布局、智能應用,最終形成15萬錠生產工廠。在設計時因地制宜、因勢順導、突出重點,通過改進創新,實現了質量優、用工少、效率高、效益好的預期目標。
國內首個智能化、自動化紡紗生產線在大生集團已經運行了3年。這樣一個車間還擁有自控的空調系統、綠色照明系統等,可以讓能源成本下降15%。同時,解放了人力,提升了效能,用工的比例大幅下降,減少了近三分之二,車間有效產量則提升10%~20%。數字化紡紗車間的建成,不僅大幅提升了企業的效益效能,還有效緩解了當前紡織行業普遍存在的用工難問題,為整個紡織行業的發展找到了新的出路。
華孚時尚股份有限公司于2007~2018年間完成了整體集團企業資源管理系統SAP+MES的建設與實施,自主研發打磨了行業獨創性MES產品。自動化、連續化是實現智能制造的基礎,色紡生產線的粗細聯改變了傳統的生產方式,操作員輔助自動導航車,可以快速找到問題點,并實施解決;通過AGV小車上的機械臂自動抓取已完成的紗線,然后運送至指定地點,再通過機械臂將紗線放置到貨架上;成品自動包裝生產線基于銷售訂單內容準確、快速自動打包,標簽打印,最終入庫。
近年來,綠色環保已經成為棉紡織行業競爭新優勢。紡織漿料生產企業與紡織企業積極嘗試、研發替代PVA的環保漿料和上漿新工藝,據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上世紀90年代至今,PVA在漿料用量中的比重從70%下降到了12%左右。在2018年6月于山東舉行的“紡織之光”綠色環保上漿重點技術推廣活動上,九項綠色環保上漿重點技術得到推廣,受到企業廣泛關注。
節能減排是色織領域的重點,在2018年10月舉行的“紡織之光”棉紡織產業節能減排關鍵技術科技成果推廣活動中,青島大學開發的活性染料無鹽染色技術、中國恒天立信國際有限公司開發的高樂松式退漿機在梭織色織布上的應用、山東康平納集團有限公司的筒子紗智能染色示范工廠建設等技術和應用成果向業界進行了推廣。
綠色發展一直是牛仔布行業可持續發展關注的焦點,在去年11月舉行的2018中國牛仔年會上,多家牛仔布企業介紹了自己綠色發展的經驗。其中,黑牡丹紡織有限公司通過技術創新實現責任導向的綠色生產,通過發展循環技術實現持續跨越。2018年,黑牡丹紡織采用高效節能的門富士熱定型機替代舊的高能耗的熱定型機,年節約天然氣7.4萬立方米;采用門富士預縮機代替2臺老舊自制預縮機,年節約蒸汽3300噸,節約天然氣5萬立方米。2018年10月,上榜工信部第三批綠色制造名單,成為紡織綠色發展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