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需市場潛力顯現 針織業迎來利好機遇 |
本刊記者-徐長杰 隨著國內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國內消費市場不斷成熟,內銷市場作用逐步顯現,針織行業內銷占比逐年提升,2018年,針織行業內銷占比提高到了73.82%,內需市場正成為針織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撐。 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18年1~9月針織行業6016家規上企業完成主營業務收入4966.4億元,同比增長5.32%,增速較上年同期降低3.63個百分點,主營收入增速高于紡織行業1.17個百分點。從質效情況看,前三季度針織行業質效總體持續改善,利潤維持正增長,終端針織服裝利潤增速優于針織織物,但行業兩極分化現象越發明顯。 對此,中國針織工業協會對2018年行業經濟情況歸納了三點:行業經濟運行總體保持穩中有進的總基調,全年主營收入增速在2%~3%左右,針織服裝增速稍快于針織面料;行業出口市場繼續回暖,全年出口增速在1%~2%之間,針織面料增速仍高于針織服裝;內銷市場溫和增長,中高低檔不同細分市場仍有較大的增長空間。 回望2018,針織行業主要圍繞技術創新、跨界融合、設計助力、綠色智造、市場探索、品牌提升等方面,穩步推進高質量發展。 技術創新 2018年,紡織服裝行業的科技創新能力大幅提升,多項行業關鍵技術取得進步并得到推廣,數字化、網絡化技術在產業鏈各環節廣泛應用。針織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極富挑戰,符合市場需求的技術再創新、提高生產效率、能為用戶創造新價值和產品附加值的針織設備越來越受關注,也成為企業決勝市場的“利器”。 因此,創新驅動在行業的轉型升級發展過程中起到的帶動作用愈發明顯。例如,以針織技術實現全成型服裝服飾的生產,非常適合作為將來適應小批量、多品種、快交期、個性化、批量定制的需要,特別是利用全成形實現針織與時尚設計的融合,將為針織時尚領域和未來針織的大規模智能制造提供廣闊的想象空間。針織設備技術的跨界融合為相關領域服裝服飾的開發提供新的產品和思路,企業要進一步挖掘這些新技術的跨界應用。 跨界融合 隨著跨界發展思維的不斷開拓,當今的針織產品早已脫離了傳統意義上缺乏設計的普通內衣服裝的局限。消費者對衣著多元化和差異化的需求,人們的穿衣習慣正在發生巨變。舒適、自然、健康、功能性的穿著方式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追求,越來越多的可穿戴技術運用到針織產品之上,針織服裝憑借其特殊的織造工藝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外衣化針織產品、獨特設計風格的時尚針織服裝獲得了廣大消費者的青睞。 例如進博會上杜邦公司展示的INREXAR新型運動面料,能夠采集心率、呼吸、步頻乃至體脂率等數據,并通過電子油墨和薄膜技術,大幅度提高面料舒適性和可穿戴性,并能承受100次以上反復洗滌。這一新型功能性面料,將為滑雪、登山等戶外運動提供更廣闊的開發前景,未來也將廣泛應用于社區醫療和看護領域。智能可穿戴設備采集數據,對于獨居老人的看護、監管、遠程醫療等相關領域具有重大意義。 設計助力 針織產品具有工藝的特殊性。高品質針織服裝的設計研發始于纖維紗線,需要服裝設計、花型結構開發、針織織造技術各環節的完美結合。工藝的特殊性要求針織設計師不只要懂設計,也需要對針織織造工藝和原料紗線風格性能有一定的掌握。較高的要求造成了行業如今專業復合型針織服裝設計人才的短缺。 在此背景下,PH Value中國針織設計師大賽、中國T-shirt&衛衣創意設計大賽應運而生,集合國內優勢資源,共同打造針織服裝設計引領,以原創設計帶領我國針織產業向國際化、時尚化、品牌化之路進發。 綠色智造 近幾年,國家相繼出臺“《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印染行業規范條件》、《“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控制污染物排放許可制實施方案》、《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2016-2020)》、《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等環保政策,對印染行業節能減排提出更高要求。 一方面,企業應該加大環保治理設施投入力度:進行技術創新、技術改造,提高技術裝備水平和清潔化生產水平;改造廢水處理設施,滿足水污染物排放達標要求;不斷升級廢氣治理設施,滿足不斷提高的廢氣治理和達標排放要求;提升各項監管系統改造,如自行監測系統。 另一方面,企業應系統性地策劃、塑造和傳播品牌文化、企業工匠精神、質量嚴謹態度和創新精神,通過企業在綠色環保、節能減排、循環利用等方面的建設,進一步加強社會責任建設,打造負責任的產業鏈,塑造環境友好企業品牌形象,增強合作伙伴和企業員工的自豪感和責任感,提高員工及客戶的品牌忠誠度。 市場探索 當前國際市場加速洗牌,內需潛力進一步釋放,“創新突破+價值再造”是企業探索新市場的法寶。 市場具有包容性,從市場需求看,中國市場正在發生趨勢性變化,消費升級已成為當前消費的主旋律,對于優質的產品與服務有著越來越大的需求;從行業看,中國紡織工業已經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行業產能需要釋放,我們應該以“科技、時尚、綠色”為著力點,加快轉型升級步伐。 作為中國的傳統支柱產業,“互聯網+紡織服裝”將是改變行業現狀的一大創舉,一大批“互聯網+”B2B平臺涌現。電子商務帶給紡織服裝行業的除了交易流程更加便捷,更多的是突破了原有的地域限制,將采購商和紡織服裝廠的供需聯合在了一起,從而解決傳統的供需不對稱問題。 同時,服裝定制也開啟個性化新思維。未來針織服裝服飾更要細分市場,從而實現個性化的批量定制,打造專屬用戶群,擴大市場產品的種類。 品牌提升 展現文化自信,用優質品牌引領時尚,適應國內消費升級,建設中國針織自己的民族品牌。 我們的產業集群中有成千上萬的中小微企業,這些中小微企業正是培養本土自主品牌的根基。因此,行業有必要肩負起品牌孵化的重任,助力有成長空間的優秀自主品牌。區域品牌、市場品牌、產品品牌、城市品牌的協同發展,是適應產業進步、消費升級、自身專業化發展的需要。 在大力培育產品品牌的同時,更加重要的是建立區域品牌、市場品牌、產品品牌三位一體的品牌發展體系,最大化發揮品牌效應與延申價值,充分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的需要。 |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