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帝國也是一步步走出來的 |
本刊記者—賴松、黃瑋琪 日前,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旭日集團董事長楊釗在北京大學發表了主題為“創新與創業”的演講,他以過來人的身份,分享了從業40多年來的經驗。作為華商領袖,年輕時的楊釗為謀生存,只身一人從內地到香港打工、創業,在他的帶領下,一個小小的服裝加工廠先后經歷四次轉型,終于發展成了橫跨紡織服裝、零售、地產及投資等多領域,業務遍及全球數十個國家和地區的大型集團公司。
楊釗:作為企業家,必須要有正確的觀念。經濟周期有高有低,規律就是有時候好有時候壞,企業家們必須有一個準備。這就好比一年中有四季一樣,必須要學會在不同的天氣運用不同的方法。冬天不只有困難,冬天也有機會,很多人在冬天中發大財。因此,抓住機遇很重要。
楊釗:中國經濟已經進入追求質量發展的階段,因此,企業必須要跟著轉型,由數量的增長轉為質量的增長。關于企業的發展方向,我認為,第一,要向市場空白點發展,第二向高科技領域發展,中國企業的科技含量比歐美還是差很遠。關于企業轉型,我們多年來積累的經驗可以總結為: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轉。
楊釗:紡織服裝業務我們一直在找市場空白點。最開始,我們自己生產,后來受配額限制,我們就轉向自營為主,自己開店,現在呢,我們發現這樣做的成本太重,管理花費的費用太多,因此我們開始由自營模式轉變為批發加盟模式,精兵簡政,把原來的人力資源變為人才資源推動這塊業務發展。
楊釗:作為企業家,要學會適應環境,適者生存。如果一個企業有1000人,業務開展不下去了,那是否可以考慮只留100人,甚至50人。剩下的50個精英一定能幫我殺出一條路?,F在的問題在于,剩下的950人怎么辦,那只能讓政府來幫忙。如果政府說不能裁,那就應該和企業一起承擔結果,為企業減免稅費、提供貸款支持。對企業而言,用好這些優惠條件同樣等于殺出一條路。
楊釗:當年剛到香港,拼命工作是為了生存。和身邊的人相比,我除了一身力氣可謂一無所有。所以在工作當中,別人怕吃的苦,我來吃,別人干活用1馬力,我用20馬力,老板在場我努力干活,老板不在場我也這么干,因此我很快就被轉到了另一個部門,工資提高了150%。后來,因為我能吃苦,朋友又推薦我去了一個福利更好的崗位,就這樣一步步走向了更高的職位。
楊釗:年輕的時候,我心中有一團火,因為條件艱苦,我必須挑起家庭的重擔;后來,我希望自己成為一個有用的人,在事業上能夠成功;現在,我心中那團火還沒滅,所以我很愿意和年輕人聊天分享。這個過程讓我感覺到自己的經驗可以為別人帶來價值,讓別人的人生走向成功,這也是我繼續往前走、繼續努力的動力。
楊釗:年輕人有三忌,忌懶,忌散,忌驕。創業也是如此,一開始千萬不要想著自己的“帝國”。你去問李嘉誠,他從白手起家也是慢慢積累才做大的,一開始其實根本沒想到會做到今天這么大。 我的經驗告訴我:創業也好,做事也罷,尤其要注意,不要在很短的期限內急于求成,請給自己一到三年的時間,不恥下問、慢慢思考積累,有所沉淀才有所得。每個人不一定都能成為大企業家,但最低限度要能夠自立。做事業就像游泳,不能永遠在平靜的游泳池里學,還是要敢于跳下大海,在實踐、工作中去學。一開始就想從山上去學飛,那一定小心會摔得很慘,那些沒有摔死的企業家,都是腳踏實地一步步走出來的。
楊釗:第一,創業必須要由個人開始,才能發展到依賴團隊,從團隊才能到企業。所以創業者、企業家個人必須是個優秀的人,在創業過程中,磨練自己,從普通人變成勤奮的人,變成愿意挑擔子的人,這樣你就會慢慢組建團隊。優秀的團隊在市場上做事,一定能找到你的位置,有優秀的團隊才能有優秀的企業。
楊釗:我主張年輕人還是腳踏實地比較好,今天的創業難度更大,因此,更需要年輕人去多學習、多思考、多擔當,自省進而改善缺點,多磨練肯定會有進步。
楊釗:年輕人有的是時間,他們想嘗試各種工作,我希望他們能夠從做過的事中學會檢討,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為社會創造正能量。 |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