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建軍:“知識型產業工人”領跑者 |
本刊記者-郭春花 2018年 中國迎來了改革開放40周年 中紡聯會刊《紡織服裝周刊》、《中國紡織》 聯合啟動了 “ ——中國紡織服裝改革開放40年系列宣傳報道 推出“領軍40人”欄目 特邀請在改革開放過程中 為中國紡織業做出突出貢獻的精英代表人物 暢談回顧40年來的探索實踐,并展望美好未來 黑牡丹(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技術總監 鄧建軍 改革過程中,紡織行業涌現出了一大批堅持實業報國、奮發進取、擔當責任、追求卓越的優秀紡織人,其中就包括奉獻行業、匠心堅守、愛崗敬業、追求卓越的“知識型產業工人”,黑牡丹(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技術總監鄧建軍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改革開放40年來,在黨的堅強領導下,中國人民成功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功以才成,業由才廣,改革開放40年能取得巨大成就,一個重要原因是樹立了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社會價值觀,成功激發調動了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改革過程中,紡織行業也涌現出了一大批堅持實業報國、奮發進取、擔當責任、追求卓越的優秀紡織人,其中就包括奉獻行業、匠心堅守、愛崗敬業、追求卓越的“知識型產業工人”,黑牡丹(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技術總監鄧建軍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做一個能解決問題的人 從1988年中專畢業入廠,在黑牡丹(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30年間,鄧建軍從一名普通的電氣維修工成長為技術總監。有他在,黑牡丹人放心。 “領頭羊”“技術核心”“科研組的CPU”“技術工人創新的楷?!薄安煌1寂艿闹袊脊ぁ薄f起鄧建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形容。 鄧建軍是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連續三屆黨代表,他獲得的榮譽更是數不勝數,先后榮獲“全國勞動模范”“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職工職業道德建設十佳標兵”“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江蘇省敬業奉獻模范”“江蘇省優秀共產黨員標兵”等榮譽稱號,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100位感動中國人物”“時代領跑者——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具影響力的勞動模范”,獲評“全國技術能手”“中華技能大獎”“中國紡織大工匠”“江蘇大工匠”“改革開放40年紡織行業突出貢獻人物”…… 在眾多的榮譽面前,鄧建軍始終對自己有著獨特的定位——一個能夠解決問題的人。過去30年,他一直堅守這個定位為企業解決各種各樣的問題。 鄧建軍剛進廠的第一次維修以失敗告終。他幾個小時解決不了的問題,師傅只用十幾分鐘就搞定。從此,鄧建軍刻苦鉆研技術。 上世紀80年代初,黑牡丹借改革開放東風放眼全球,破釜沉舟、另辟蹊徑,果斷進軍牛仔布行業。生產牛仔布的進口紡織設備中,電氣控制系統以集成電路為主,技工必須綜合掌握電氣和機械相關知識,才能勝任設備的安裝調試、維修保養。缺少知識型工人、技術受制于國外,是當時幾乎所有紡織企業面臨的窘境。 鄧建軍立志要在崗位實踐中自學成才,不斷提升學習力,需要什么就學什么。他每晚必看一個半小時的技術書籍和有關資料。為了看懂原版技術資料,他又學習英語和德語,跨越語言障礙。他先后獲得了大專、本科和研究生學位。 1992年,黑牡丹從國外引進了一批劍桿織機。鄧建軍每天蹲在機器邊14個小時以上,從最基本的制圖做起,最終馴服了這些機器。 1999年,公司從比利時進口了一批噴氣織機。這些機器其中一個關鍵的部位是張力傳感器,安裝時外國廠商拒絕提供相關技術資料,出現故障后難以維修。鄧建軍反復測試后發現,線路板中一個小零件會因為機器的高速震動而損壞。廠商只換不修,開出1萬元的天價。結果鄧建軍從市場上找到了只要1分錢的替代配件。 之后,鄧建軍解決問題的領域不局限在電氣和機械,開始涉及工藝流程。染整行業一直是我國紡織工業的薄弱環節,主要被色差、縮水率等問題所困擾。鄧建軍熬過了上百個不眠之夜,將預縮率精度穩定控制在了2.5%以內,優于3%的國際標準。黑牡丹產品從此暢銷國外市場。 2005年,鄧建軍帶領團隊,用了100天的時間,成功改進染漿聯合機,降低了因停機造成的紗線損失,解決了世界性難題。接著,他們一口氣開發出“在線染料組分自動控制系統”“在線染液控制系統”“在線流量控制系統”“自動漿液控制系統”和“染料組分分析計算控制系統”五項成套技術,每一項都是業內首創,黑牡丹染色質量從此達到世界領先水平。目前,染漿聯合機已持續升級到第五代,成套控制系統也持續優化到了第三代。 30年里,鄧建軍參與技術改造項目500多個,攻克重大技術難題30多個。無論取得多少成績、獲得多少榮譽,他始終堅持在生產一線為企業解決實際問題。 傳、幫、帶,培養更多知識型產業工人 行業內談到鄧建軍,不得不提“鄧建軍科研組”。30年前,為適應設備引進和技術攻關的需要,黑牡丹集團組建了由三名技術工人組成的 “設備科電子組”,1999年發展為以知識型工人、勞動模范鄧建軍領銜的“鄧建軍科研組”。 在黑牡丹集團的許許多多班組中,鄧科組是一朵傲然綻放的黑牡丹。30年來,鄧科組共為企業取得授權國家發明專利9項,實用新型專利10項,新申請發明專利5項;取得創新成果26項,40多項創新攻關成果得到了有效轉化,先后填補了牛仔布領域多項世界技術空白。近幾年完成并不斷優化的“低碳節水型牛仔紗線清潔染色關鍵技術研發”“竹節布分經機生產研發”“染液組分在線檢測和控制系統”“前織集中化料系統”“自動疵點檢測系統”等項目,不僅為企業創造了近億元的收入,還實現了紡織品染整生產過程綠色化、生態化、智能化,大大降低了勞動強度、改善了勞動環境、提高了生產效率。 “鄧建軍科研組”現有26名成員,幾乎都傳承了鄧建軍解決問題的意識。鄧科組現任組長姜永強特別強調“在現場”,他說,鄧科組的人都差不多,大家都屬于默默鉆研技術的,“更愿意跟機器打交道”。正是這樣扎根現場,結合企業實際,對知識不斷吸收、積累和應用,提出一個個“小革新、小發明、小改造、小設計、小建議”,鄧科組幫助黑牡丹從容應對各種市場風險和挑戰,在國際國內市場上始終處于有利地位。 “鄧建軍科研組”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紡織行業班組建設的楷模,他們堅持以班組為平臺,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工匠精神、創新精神,大力培育適應紡織工業創新發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成功實踐,為我們提供了新時代紡織行業創新型班組建設的優秀范例。 此外,鄧建軍領銜的工作室還以工匠精神作為培養技能人才的宗旨,開展“名師帶徒”結對活動,通過傳、幫、帶和手把手技藝傳授,培養維修技術人才。工作室作為企業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載體,以德為先,以技術創新實踐為己任,在技能傳承以及團隊精神打造方面樹立多維度標桿,成為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和首批“全國示范性勞模創新工作室”,形成了勞模的“擴散”“集聚”和“品牌”效應。 在鄧建軍科研團隊的帶動下,黑牡丹相繼成立以染漿、紡紗、產品開發、織造、后整理、設備、電氣等7大工種為代表的數十個創新班組。在這個過程中,一大批鄧建軍式的知識型員工迅速成長起來。這些技術人才,均以一顆平常心,做著不平常的事,為黑牡丹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言傳身教,做工匠精神的弘揚者 長期扎根基層的鄧建軍身上,體現了一種兢兢業業、精益求精、勇于創新、百折不撓的工匠精神,體現了平凡人在平凡的崗位上都可以具有的一種優秀品質。他多年來對“工匠精神”的理解是“專、精、創”——專,專注、堅守;精,精益求精;創,創新。 作為黨的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代表,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宣講團成員、“勞模宣講團”成員,在推進常州文明城市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大力推進“道德講堂”新載體建設中,在黨的系列學習教育活動中,鄧建軍走進企業、學校、社區、機關事業單位,結合自身經歷和感悟,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傳播全國黨代會、工會十六大和勞模精神,累計做了60多場報告,受到廣大職工群眾的歡迎,推動了職工素質建設工作。 近年來,鄧建軍還圍繞“工匠精神”,分別在國家、省和市“勞模創新工作室”創建活動交流會、郝建秀式全國紡織先進班組經驗交流會上和廣大勞模一起分享交流,與北車集團、新譽集團、江蘇鹽業集團、南京晨光集團等單位互動探討。他應邀參加第十一屆海峽兩岸職工創新成果展,講述自己的成長成才歷程,分享對“大國工匠”、“工匠精神”的感悟,向海峽兩岸弘揚“專、精、創”的工匠精神,呼喚“匠心歸來”,做“工匠精神”堅定的弘揚者。 近年來,鄧建軍通過行業內對口技術交流活動,提高整個行業維修技術水平,發揮技師在技術創新、技術交流、技術會診、技能攻關和實現絕技絕活傳承的積極作用。他先后與全紡行業勞模技術援疆、與江蘇省各地勞模到泗陽等地結對幫扶,為當地企業破解經營和技術等方面難題、培訓技術人員等,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應。 此外,鄧建軍還借助基層優勢,密切聯系職工群眾,與職工群眾深入交流,廣泛聽取民聲、征詢意見和建議,把握每一次參政議政機會,通過各類、各級座談會為基層職工和企業發聲。 鄧建軍由一名普通的青年工人成長為新時期產業技術工人創新發展的楷模,成為中國“知識型產業工人”的領跑者、中國“藍領精英”的象征。2013年4月28日的全國勞模代表座談會上,習近平同志在講話中稱“知識工人”鄧建軍等一大批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帶動群眾銳意進取、積極投身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為國家和人民建立了杰出功勛。 從一名中專生到自學獲得本科學歷,再到攻讀電氣工程碩士學位,“中國技工”鄧建軍不僅在求知成才的道路上不停奔跑,更在永續的創新實踐中,以“專、精、創”的工匠精神,帶動一群人、引領一批人,為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不斷努力。 |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