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漢利:上善若水,厚德魯商 |
本刊記者-墨影 徐盼盼
2018年 中國迎來了改革開放40周年 中紡聯會刊《紡織服裝周刊》、《中國紡織》 聯合啟動了 “ ——中國紡織服裝改革開放40年系列宣傳報道 推出“領軍40人”欄目 特邀請在改革開放過程中 為中國紡織業做出突出貢獻的精英代表人物 暢談回顧40年來的探索實踐,并展望美好未來
齊魯宏業集團總經理 李漢利 24年前,他們借錢接上了沉寂很久的車間輸電線路,新上任的廠長用個人信譽貸出了50萬元給工人補發了工資,維修了設備,賒來了供銷社的棉花,啟動了5000錠的生產線…… 而今,他們是一家有著高度社會責任感,以紡織為主業的綜合集團,旗下擁有山東宏業紡織股份有限公司、濟南宏業紡織有限公司、濟南昊鵬服飾有限公司等7家控股企業,擁有30萬先進紗錠、2700頭全自動進口氣流紡裝備、12000錠倍捻機、70臺進口針織大圓機和12條針織制衣生產線,資產總值超過11億元人民幣。2017年主營業務收入超過14億元人民幣。 縱使我們再云淡風輕地著墨,也難以掩蓋齊魯宏業集團從起步到發展的傳奇色彩。 敢干,從“負”資產到過10億身家 曾經,在商河縣這個魯北不太富裕的縣城里流傳過這樣一句話:“在宏業當工人,給我個縣長都不干!” 上世紀90年代,那是一個對市場和現代企業管理尚且懵懂無知的時代,是一個僅憑膽量和改變就可能成就豪杰的時代,是一個如饑似渴地尋求出路、但又對出路充滿懷疑和畏懼的時代。一切都是摸著石頭過河,就看誰更敢干、更善干。 宏業集團就是從這樣的一個時代走來的。 宏業集團前身為濟南十二棉和濟南十四棉,兩個廠的產能規模當時只有3萬錠。十二棉是當時的一個老國營企業,本期經營管理不善,早已資金匱乏、負債累累,生產難以為繼。十四棉只有5000紗錠,設備還比較陳舊,從1990年投產后就未正常運轉。1994年秋,李漢利的兄長李漢典臨危受命,被主管部門任命為廠長。短短兩年多的時間,李漢典對十四棉大刀闊斧,銳意改革,形成了萬錠先進生產規模,十四棉發展開始正常起步。就是在這一背景下,當地黨委政府又連出重拳:主導了十二棉破產由十四棉兼并重組,并成立齊魯宏業集團;2000年又成功完成了對宏業集團的股份制改造,由國有企業改制為民營股份制企業。齊魯宏業從此開始了在市場經濟大潮中的搏擊之路。 說起當時的艱難,現任總經理李漢利記憶猶新。組建初期的齊魯宏業面臨著設備落后失修、產品質量不高、市場競爭激烈、資金嚴重不足等各種困難。但同時,民營經濟也進入了空前活躍的發展期。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國際知名公司杜邦、巴斯夫、東麗、帝人、巴馬格等就看好中國市場,相繼在中國投資設廠,跨國公司的理念、技術、產品讓國內企業大開眼界。同時,2000年正是國務院制定的紡織行業三年脫困解圍、壓縮1000萬錠落后產能攻堅戰完成之年,也是國內紡織行業進入調整之后蓄勢待發的起步階段。市場上先進的裝備被大量引進,這推動著國內裝備制造水平的進步和提升,也成為紡織行業產品升級和技術開發的加速器。 在1984年國務院公布的進一步擴大開放的14個沿海港口城市中就有山東的青島和煙臺,山東更早的感受到了來自市場的挑戰和機遇。對于當時遇到的艱難和挑戰,李漢利用一個“難”字來形容,但是再難,齊魯宏業也從未放棄,牢牢把握住了發展機遇期。 以集團董事長李漢典為首的公司領導班子結合企業實際,制定了“以技改求發展”的戰略,確立了“量力而行,小步快跑”的發展模式,堅定信心做紗線專業市場精品企業,努力實現做精、做專、做強的戰略目標。在資金始終處于緊張的狀況下,企業硬是勒緊腰帶過日子,每年都擠出資金用于技改,不斷升級企業技術裝備水平,使產品品質得到質的提升,快速打開市場,扭轉了虧損局面,使企業走上了健康運行的快車道。齊魯宏業也從一個瀕臨倒閉的爛攤子,一躍成為當地的明星企業。隨著企業的發展壯大,職工的工資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每年15%~25%的工資漲幅,讓宏業職工的工資收入一直處于當地最高水平,同時還享受以成本價購置集團開發建設的職工住宅的巨大優惠,這加深了職工的獲得感和自豪感,增強了企業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無怪乎在職工中曾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在宏業當工人,給我個縣長都不干!” 二十年光陰荏苒,齊魯宏業在李漢典、李漢利兩兄弟的帶領下,依靠自我積累,不斷實現“滾雪球式”發展。累計數億元的投入,讓企業的技術裝備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關鍵技術和設備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齊魯宏業”品牌也成為中國馳名商標。二十年來,企業榮獲各種榮譽,規模擴大了10多倍,資產從“負”猛增到10億元人民幣,銷售收入和利稅都增長了40余倍。 齊魯宏業的發展史,就是中國紡織行業改革開放發展的縮影,企業所經歷的所有挑戰、每一次的變身都帶有鮮明的時代烙印,遵循著歷史發展的必然規律。讓人欣慰的是,在這股史無前例的改革浪潮中,齊魯宏業作為時代弄潮兒一直隨改革洪流,奔騰向前。 改革,尋找那方屬于自己的“藍?!?/strong> 什么能為我們錦上添花?顯然,大路貨是做不出“增值”的! 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爆發,紡織行業也深受其困,常規產品只能滿足企業的剛性需求,發展后勁乏力。傳統行業如何在市場競爭中找到突破口,實現新的良性發展,這個嚴峻的命題不僅擺在了全行業的面前,更讓齊魯宏業有了深深的危機感。要在行業一片紅海中找到適合自己的藍海,必須要有新的發展思路和產品定位。 2008年,一個清晰的時間節點,也是齊魯宏業轉型升級的關鍵年。齊魯宏業開始探索對產品結構的調整,經過充分的調研和分析,公司決定將高起點、高難度、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的功能性差別化纖維紗線開發作為企業未來發展的戰略思路,以此實現企業從傳統常規產品向高端差別化產品的轉型。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齊魯宏業先后投資超1億元人民幣,建成技術研發中心大樓,引進全套瑞士USTER試驗檢驗儀器設備,配套改造和增加纖維預處理及前紡設備,對細紗和后紡設備進行工藝和紡紗方式的技術改造,新增緊密紡、賽絡紡、倍捻機和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聚成紡等新型紡紗設備,關鍵工序設備均購置世界先進技術裝備,重要器材和專件全部采用國際知名品牌和最新技術成果。硬件的投入,讓齊魯宏業的技術實力躍上了一個新高度,先進的裝備水平也保證了差別化產品研發能力的不斷提升。 經過持續不斷的戰略定位的調整,今天的齊魯宏業已經形成了以毛、麻、絲、絨等高檔天然纖維及新型纖維混紡為主打產品的企業特色。眾所周知,毛、麻、絲、絨等高檔天然纖維有著良好的功能性和服用性,但以傳統環錠紡工藝紡制這些纖維,技術難度很大,尤其是當這些纖維的含量超過50%時,被業內稱為“環錠紡的禁區”。齊魯宏業的研發團隊通過無數次的試驗,終于攻克了技術難關,在混紡方式、原料與助劑配方、工藝路線及工藝參數、紡紗方式等方面取得一個個重大突破,公司生產的差別化紗線高檔天然纖維含量可達80%以上,成功開發出大批可以填補國內空白并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產品和工藝技術。這些新的產品不僅形成了更多獨特的成紗原理與成紗結構,提高了紗線的適紡性,使紗線風格更加獨特迥異,更讓齊魯宏業的新產品滿足了消費群體對時尚的新定位和高追求,為企業的市場需求更加多元化提供了成熟的解決方案。 2010年,齊魯宏業集團被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等機構評定為“國家功能性差別化纖維紗線產品開發基地”。與其他獲得同類稱號的企業不同的是,以毛、麻、絲、絨和功能性紗線為特色的開發基地,僅齊魯宏業一家。 今天的齊魯宏業已經形成了具有鮮明特色的差別化紗線產品矩陣:不論是亞麻混紡系列、羊毛(絨)混紡系列、絹絲混紡系列,還是新型(功能性)纖維系列、聚成紡、雪花紗系列,都是近幾年變化最快、市場需求大的搶手貨;公司產品遍布江、浙、滬、粵、港等國內主要市場,并遠銷日本、韓國、美國、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 十年磨一劍,在消費模式日趨豐富、時尚、創新的需求推動下,齊魯宏業依靠堅守和創新,緊跟時代步伐,默默為市場填色,成為國內差別化紗線領域的佼佼者。目前,齊魯宏業的新產品比重已從30%提高到70%以上,年增長率超過25%,在企業的利潤總盤里,新產品的貢獻率高達90%以上。 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惟順勢者昌。從來只有倒閉的企業,沒有倒閉的行業。在千帆爭流的競爭中,齊魯宏業依靠鮮明的藍海戰略成功通過市場檢驗,打造了企業揚帆遠航的動力港灣。 創新,不斷接受挑戰登高眺遠 如果以汽車來類比紗線,那齊魯宏業就要做紗線領域的保時捷! 縱觀行業發展歷程,有多少出色的企業安于守陳,痛失一次次發展機遇,最終被大潮卷走?!霸诙嗄甑氖袌龈偁幹校R魯宏業已經很清楚,只有不斷創新,企業才能持續挖掘新的商機。創新就是不斷接受挑戰,看向遠方?!崩顫h利不僅說到位,更帶領企業做到位。 隨著差別化纖維紗線的不斷開發和應用,齊魯宏業看到了軍隊適應國防科技發展需要時對新型差別化功能纖維有更多需求的商機。其實,早在兩年前齊魯宏業就已開始和軍隊合作,加入軍用紡織品(阻燃)研發生產聯盟,研究開發高性能長效阻燃紡織品,用于裝備軍隊、武警、公安和特種作業的阻燃防護服裝及用品。 2017年,齊魯宏業獲批國家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長效阻燃紡織品制備關鍵技術與應用》課題任務。通過多年的自主研發,和高校、科研院所進行產學研深度合作,公司作為國家發改委認定的“民參軍”企業,重點在軍民融合方面進行大力拓展。在滿足軍用紡織品需要的同時,齊魯宏業還積極推動高性能阻燃紡織品在航海航空、賓館旅游、幼教養老、職業防護等領域的應用。 目前,齊魯宏業正在積極推進三個課題,一是高性能阻燃紡織品民用市場的拓展,通過在保證阻燃性能的同時大幅度降低生產成本的技術方案,引導和刺激國內民用市場的消費需求;二是隔熱面料的研發和推廣,破解長時間處于火災現場即使不被燒傷也易被高溫烤傷的難題;三是研發海藻纖維紗線的生產技術和工藝,該類纖維是我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世界首創,整個生產過程無污染,產品具有吸濕速干、抗菌、阻燃性能明顯等特性。 目前齊魯宏業生產的阻燃產品已具備國際領先水平,無論在性能方面還是在性價比方面均高于美國杜邦公司的同類產品,前景十分可期。 幾年來,齊魯宏業共獲得國家專利30多項,其中“聚成紡”等發明專利8項,有7項技術和產品填補了國內空白;有3項產品獲得“山東省濟南市科技進步獎”,集團核心企業山東宏業紡織股份有限公司被評定為“山東省高新技術企業”,齊魯宏業集團也實現了從傳統紡織企業向高新技術企業的華麗轉身。 不僅如此,對于未來更長久的發展,齊魯宏業也已開始布局。針對當前智能制造呼聲漸高的現狀,齊魯宏業正在加快向智能制造邁進的步伐,現已制定機器換人的發展思路,不斷提升企業的綜合競爭力。據悉,齊魯宏業計劃投資4億元的“10萬錠智能紡紗”、投資1500萬元的“自動化集體落紗技術改造”兩大項目,已經列入山東省濟南市、濟南市商河縣的重點項目庫。這對齊魯宏業進一步提高自動化、智能化水平,實現新舊動能轉換是一個關鍵的新機遇。 更需一提的是,作為山東省第一批履行社會責任的試點企業,多年來齊魯宏業始終秉持“誠信經營、服務社會”的理念,積極履行社會責任。作為當地納稅大戶,企業為當地財政做出了巨大貢獻;公司主要面向當地周邊農村招工,幫助大批農村富余勞動力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為社會穩定、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發揮了巨大作用;企業為所在城區小學、縣慈善機構捐資,企業為對口幫扶村投資建廠等出資已經超過300萬元;更拿出自有土地為職工建造高檔住宅小區,以每平方米低于市場價1000元的成本價出售給職工并辦理雙證,大幅提升職工生活品質……這一項項實績更體現了宏業人扎根齊魯大地、身倚孔孟之鄉所散發出的濃濃的“上善若水,厚德魯商”的文化底蘊和責任擔當。 站在中國改革開放40年的歷史節點回望:敢干者,摸著石頭過河趟出了新路;改革者,創造出屬于自己的藍天。改革開放40年,中國紡織工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更成就了一大批敢為天下先的“吃螃蟹者”,他們用親身實踐描繪出中國紡織工業波瀾壯闊的改革長卷,齊魯宏業就是其中一抹亮色。站在改革再出發的新起點,相信齊魯宏業在中國紡織工業改革發展的新版圖上,還將留下更加濃墨重彩的一筆。 |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