沭陽紡織:連年開票銷售增速超20% |
本刊記者-?徐長杰 2020是“十三五”收官之年,也是籌謀“十四五”規劃之年,更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年。在此背景下,黨中央從戰略高度,提出要“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是在中國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關鍵階段的強國方略,是應對當前和長遠內外形勢變化的戰略選擇。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積極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在常態化疫情防控形勢下,以正確的輿論宣傳為導向,為繁榮行業發展保駕護航。 為推進紡織服裝產業園區轉型升級和體制機制創新,加快形成新的集聚效應、增長動力和創新活力,更好地發揮園區在行業高質量發展中的示范引領和帶動作用,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于2020年9月26日在江蘇沭陽召開了“第二屆全國紡織服裝產業園區發展論壇暨‘沭陽杯’第九屆全國紡織行業新聞獎發布會”。 領導寄語 孫淮濱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 為復蘇消費市場 做好輿論引導工作 今年是特殊的一年,“十三五”收官、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這一年,我們經歷了很多重要的歷史節點,同時,我國在抗擊疫情方面取得的全局勝利,盡顯中國實力。 今年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產業經濟遭受重創,行業供給與需求一度出現斷裂甚至停擺,很多指標出現負增長。但在國家領導和行業人士的共同努力下,如今已經開始呈現復蘇局面,尤其是出口方面,已表現出明顯的增長趨勢。與此同時,在疫情期間興起的網絡直銷、線上展銷等“非接觸”經濟,促進了行業新業態的形成,已然成為帶動產業發展新的增長極。 接下來,紡織行業將根據國家層面提出的“要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外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進一步健全國內市場,積極參與國外市場。 全國紡織服裝產業園區發展論壇就是行業積極參與國內外雙循環的最好例證。本屆論壇依托產業園區發展,深入交流行業在過去半年發展的難點和破解經驗,通過園區、企業之間的深入交流,來探求產業未來發展方向。論壇期間,還舉辦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主辦、新聞中心承辦,江蘇沭陽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協辦的“沭陽杯”第八屆紡織行業新聞獎“雙十佳”頒獎活動,并發布第九屆全國紡織行業新聞獎評選活動的具體內容。 如今,全國紡織行業新聞獎評選活動已經舉辦了八屆,一路走來,中國紡聯緊隨國家新聞宣傳工作原則和導向,堅守行業輿論宣傳陣地,行業宣傳工作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迎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實施“十三五”戰略規劃、回顧改革開放40年非凡歷程等多個重大節點,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新聞宣傳是提升行業高質量發展的軟實力,是助推紡織強國建設的力量,開展新聞獎評選活動正是為了激勵多出好記者、好新聞,鞭策鼓勵記者自強不息,牢記使命??梢钥吹剑诔B化疫情防控的新時代背景下,中國紡聯以正確的輿論宣傳為導向,科學引導新聞媒體發展方向,不斷增強新聞媒體的社會責任,促進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發揮輿論引導作用,為復蘇消費市場、繁榮行業發展保駕護航。 新聞宣傳也是實現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必要條件,沭陽連續冠名行業唯一新聞宣傳工作方面的評優活動,無論對沭陽紡織產業發展還是輿論陣地的發聲,都產生了良好成效。此次新聞獎發布會在沭陽的舉辦也絕非偶然,本次活動期間,“雙十佳”獲獎記者走進沭陽,進一步向全行業推廣“沭陽經驗”,同時,希望新聞獎評選活動與“沭陽杯”并肩同行,共同努力將活動持續舉辦下去,發揮好媒體記者的喉舌作用。 王進軍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產業園區工作辦公室副主任 中國紡織工業企業管理協會副會長 發揮園區 擴內需、挖潛力作用 紡織服裝工業園區一直是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也是經濟新常態下行業創新創業的重要載體。尤其是近年來,園區作為產業集聚的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在促進地方產業升級、完善產城一體化生態鏈以及提升區域價值和能力方面體現出重要作用。 目前,我國共有各類紡織服裝產業園區400余個,2019年以來,我國紡織服裝產業園區呈現出穩中有滯的發展態勢,其中東部地區大部分園區依托自身產業鏈和市場優勢,呈現良好態勢,而西部以及東北部一些地區則出現發展緩慢甚至停滯現象。 今年春節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先后在國內外爆發,對中國紡織業發展產生了較大影響,各紡織服裝園區的復工復產也受到影響,訂單缺乏、招工難、資金缺乏、物流不暢等問題紛紛出現。隨著疫情的好轉,園區復工復產情況得以改善,各項指標緩慢恢復,但就目前情況來看,2020年紡織服裝產業園區的經濟增長較去年仍會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實際上,除了疫情的影響,我們發現一些園區在自身發展上也存在問題與挑戰,如園區規劃欠合理,操作性差;產業配套不足,沒有形成產業鏈效應;園區生活和公共設施配套不全;產業發展條件較弱,產業支撐力缺乏;印染業發展是短板,阻礙園區產業鏈整體水平提升,同時也有政策兌現不及時、不延續使得企業積極性受挫,園區招工難、員工流動性差以及紡織原料產業發展不均衡,導致區域產業專業受阻等問題。 我認為,紡織服裝產業園區發展應該具備以下幾個方面條件:首先是原材料、能源等生產要素配套完善。完善的原材料能夠為園區企業的運行提供基本保障、信心支撐,提高園區企業運行的穩定性,實現園區持續發展。其次是交通物流便利,交易成本低。第三是要有豐富且專業的勞動力資源。雖然智能化設備的使用將緩解人力問題,但“機器換人”的實施也有一些先決條件,所以相當長一段時間里,勞動力和專業人才是制約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第四是政策優勢且可持續。此外,建設完善的公共服務和生活服務配套也成為一項重要指標。完善的配套不僅能夠提升園區社會化服務水平,增強支持產業發展的承載能力,更能夠形成生產、生活、生態融合發展的園區。 全國紡織服裝產業園區發展論壇在今年能夠順利召開實屬不易,論壇作為行業、園區以及企業溝通交流的重要平臺,我們希望能夠堅持辦下去,并意欲打造成紡織服裝產業園區重要的經驗交流平臺。本次論壇以“雙循環格局下紡織產業園區發展機遇與挑戰”為主題,意在發揮產業園區在擴內需、挖潛力,全力打造“雙循環”相互促進新發展格局方面的作用。 論壇選擇在沭陽召開,源于沭陽近年來在產業轉移過程中呈現出諸多亮點,尤其是在發展園區方面,進行了很多有益探索,并逐漸梳理出系統性的發展模式,值得更多園區去學習借鑒。同時,沭陽政府在紡織產業發展和園區建設方面,都給予了很大支持,希望本次論壇在沭陽召開,能夠將“沭陽模式”進一步推廣。 卞建軍 沭陽縣委書記 經開區黨工委書記 管委會主任 新發展格局下 紡織業必將作出更大貢獻 近年來,沭陽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定向領航,全面貫徹落實上級黨委、政府的決策部署,緊扣一條主線、樹牢“六為”導向,堅持工業強縣戰略不動搖,綜合實力、工業經濟等12個“全國百強縣”榮譽綻放花鄉,工業入庫增值稅、工業銷售收入等主要經濟指標穩居蘇北縣市前列,獲評“全省推進高質量發展先進縣(市、區)”。沭陽經開區作為蘇北地區唯一落戶縣城的國家級經開區,2019年在國家級經開區綜合發展水平考評中提升45個位次,獲評“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園區”“省級智慧園區”稱號。 在中國紡聯的關心支持下,沭陽把紡織服裝產業作為富民強縣的主導產業,依托包覆紗、特色家紡和智能針織三大板塊,邁入“機械裝備—紡絲—加彈—織造—印染—成衣”全產業鏈時代,建成全國首個智能針織產業園,成長為江蘇最年輕的產業集群,榮獲“全國紡織產業轉移示范園區”“中國智能針織產業創新獎”等榮譽稱號。目前,全縣紡織服裝企業516家,其中規上企業108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9家,江蘇省名牌產品5個。2019年,全縣紡織服裝產業實現工業銷售收入149.31億元、同比增長31.56%。 紡織服裝產業是沭陽國民經濟中最穩定的支柱產業,是穩崗增收的重要民生產業,也是具有明顯競爭優勢的主導產業。特別是今年以來面對新冠疫情帶來的嚴峻考驗和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環境,沭陽紡織服裝企業為疫情防控貢獻了紡織力量,保障了經濟平穩運行。面對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紡織服裝產業理應也必將作出新的更大貢獻。下一步,在中國紡聯的大力支持下,沭陽將進一步厚植優勢、擦亮品牌,推動紡織服裝產業高效、智能、生態發展,力爭2025年成長為千億級產業集群,構建引領未來的紡織服裝產業生態圈,為全國紡織服裝產業發展貢獻更多的“沭陽模式”“沭陽經驗”。 彭偉 沭陽縣委副書記、縣長 化挑戰為機遇 化被動為主動 一直以來,紡織產業既是堅如磐石、風雨不動的支柱產業、民生產業,也是歷久彌新、充滿活力的朝陽產業、時尚產業,在繁榮市場、擴大出口、吸納就業、增加收入、加快城鎮化發展等方面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即將過去的“十三五”時期,我國紡織行業始終保持著平穩、健康的發展態勢,產業結構持續改善,比較優勢不斷凸顯,正在向科技產業、時尚產業、先進制造產業轉變,推動我國邁向紡織強國。 同全國一樣,紡織產業也是沭陽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在中國紡聯的關心指導下,在行業企業的大力支持下,沭陽堅持把紡織服裝產業作為工業突破的先行產業、富民強縣的主導產業、穩定發展的支柱產業,突出“強鏈、延鏈、補鏈”,堅持“調高、調優、調強、調綠”,加快推動新舊動能轉化,致力打造千億紡織集群,形成了從“機械裝備—紡絲—加彈—織造—印染—成衣”等較為完整的產業鏈條,創建了紡織纖維新材料等4個省級特色產業園區,基本實現從跟進式發展向引領式發展的轉變,創造了“沭陽模式”“沭陽經驗”“沭陽品牌”。 今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嚴峻考驗和復雜多變的宏觀環境影響,紡織行業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的要求,充分發揮產業優勢與制度優勢,生產供給能力及產業鏈運轉協調性得以快速恢復,在穩就業、保民生、促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此背景下,第二屆全國紡織服裝產業園區論壇的召開,必將是一場產業盛宴、一次頭腦風暴,對于整個紡織行業“化挑戰為機遇,化被動為主動”具有十分重大的指導意義。我相信,以此次論壇為契機,沭陽將與全國紡織行業一道,著力打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等各個環節,更好更快融入國內大循環、國內國際雙循環,加快形成市場新循環、區域新循環、要素新循環與產業新循環的新發展格局,真正以紡織產業的高質量發展為人民群眾創造更加美好生活! 高端訪談 沭陽紡織:連年開票銷售增速超20% 專訪沭陽縣委常委、經開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石敬峰 石敬峰 TAweekly: 據了解,沭陽經開區已經成為沭陽紡織產業的重要承載區,并集聚了眾多行業龍頭企業,請您介紹下目前經開區紡織產業的發展情況。 石敬峰: 紡織產業是沭陽經開區三大主導產業之一。近年來,我們堅持“無中生有、有中育新、有中出新”工作思路,按照“一套班子、一支招商隊伍、一個扶持政策、一批龍頭企業、一個載體平臺”的“五個一”要求,全力推動紡織產業由“跟隨式”向“引領式”發展,著力培育“拆不散、搬不走、壓不垮”的產業集群。目前,經開區擁有規上企業130多家,產品涉及包覆紗、家紡、智能針織三大版塊,形成涵蓋“機械裝備—紡絲—加彈—織造—印染—成衣”等較為完整的產業鏈條。近五年,紡織產業每年開票銷售增長都在20%以上,先后榮獲“全國紡織產業轉移示范園區”、“全國紡織產業結構調整突出貢獻獎”、“中國包覆紗產業基地”、“中國智能針織產業創新獎”、“國家遮光提花面料開發基地”、“國家室內空氣凈化面料開發基地”等稱號,創造了讓人刮目相看的“沭陽速度”。 TAweekly: 您認為目前經開區紡織產業在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哪些特色? 石敬峰: 經過近幾年的發展,“沭陽紡織”已形成具有鮮明特色的區域品牌,我認為主要有這樣三個特色: 一是發展速度快,是江蘇最年輕的紡織產業集群。自2005年第一家包覆紗企業——江蘇邦源紡織有限公司落戶經開區以來,項目如雨后春筍紛至沓來,呈現“井噴式”發展態勢。短短15年時間,紡織企業實現了從少到多、產業從弱到強、品牌從無到有、發展從自覺到自信,區內已集聚新東旭紡織、宋和宋智能科技、恒能家紡、紅柳紡織、騰盛紡織、華藝時裝、豪悅實業等知名企業,包覆紗產業已經成為全國乃至全球生產設備最多、產量最大的優質包覆紗產業基地,榮膺“2015年中國品牌價值評價——知名品牌示范區”稱號,成為全市首個獲此殊榮的區域性品牌。 二是突出智能化,建成全國首個智能針織園區。2016年,經開區以“智能化”為突破口,按照“未來針織靠智能、智能針織看沭陽”的發展定位,規劃建設全國首個智能針織園區——沭陽智能針織產業園,引領紡織產業轉型“蝶變”。目前,該園一、二期24.5萬平方米用房全部投入使用,成功入選“國家智慧型紡織園區試點”,獲批省級科技產業園。在此示范引領下,沭陽智能化發展已由“盆景”走向“花園”。如素有“提花機之王”之稱的山東宋和宋公司在沭興建宋和宋智能科技公司,擁有智能紡織裝備生產線16條、30多項國家專利和軟件著作權,電子提花機銷售額和規模領先國內同行。 三是興建產業園,打造紡織產業綠色供應鏈。立足“生態+特色”,按照“以產業聚商、促商、旺商”的工作理念,通過興建“區中園”,集聚一批上下游項目和相關配套企業,拉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在經開區規劃建設了6平方公里的紡織產業園,現已集聚紡織企業100多家,形成了“從機械裝備到成衣”的較為完整的全產業鏈。如去年剛投產的恒能家紡公司,首期1000臺提花機設備也來自宋和宋公司,噴氣設備則由騰盛紡工生產和供應,主要生產設備采購不出園區,大大降低了企業生產成本。紡織纖維新材料產業園獲批為省級特色產業園。 TAweekly: 沭陽紡織要如何融入“以國內經濟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 石敬峰: 當前,國內外環境發生巨變,我國經濟發展也更傾向于由內需拉動。當然,依靠內需并不意味收窄視野,而是通過發揮內需潛力,更好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實現更加強勁可持續的發展。 要融入外循環為輔助的雙循環經濟發展模式,首當其沖就是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水平的升級,沭陽紡織也將會針對重點領域開展補鏈、固鏈、強鏈。同時,還將進一步推動創新發展,以此提供經濟內循環動力,通過創新賦能完成產業升級,實現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力爭到2025年將紡織產業培育成千億級,推動沭陽紡織產業由“高原”走向“高峰”,打造沭陽新的工業地標。 TAweekly: 受新冠疫情影響,沭陽紡織企業遇到了哪些困難?接下來如何應對疫情“常態化”這一現實情況? 石敬峰: 由于受新冠疫情影響,經開區不少紡織企業面臨交貨困難、資金鏈緊張、用工難等困難,同時還存在客戶流失、訂單轉移、低成本競爭,以及部分國家設置隱形貿易壁壘等風險。可以說,企業發展困難重重。 作為經開區,首先要堅定信心、保持定力,始終堅持“產業第一、企業第一、企業家第一”工作理念,發自內心地全力支持紡織產業發展。其次要在軟硬環境上發力,力所能及地給予幫助。如在政策服務上,我們將全力落實好紓困惠企政策,并及時調整相關扶持政策,讓企業獲得更多的改善效益。在政務服務上,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大力推進“立即辦、主動辦、我能辦”工作機制,少說空話多做實事,真正讓客商在沭有“家的味道、媽媽的溫暖”。其三,構建“親、清”政商關系,做到真情用心辦實事、優質高效真幫辦,“親”“清”服務不添亂,真正讓企業少走“彎路”、少添煩惱、少增壓力,堅定發展信心。 TAweekly: 您認為企業還需要從哪些方面做出努力和改變? 石敬峰: 俗話說,“打鐵還需自身硬”,這場疫情可以說給世界經濟按下了“暫停鍵”,作為企業,一是要抓住疫情期勤修內功,包括企業發展規劃、產品結構調整、內務管理、教育培訓等,全面優化企業運營能力,為接下來的訂單“回流”做好充足準備。二是要積極拓寬發展空間,善于創新求變,危中尋機,卡好以我為主“C”位,為企業生存和發展贏得時間和空間。三是要注重自主創新,提高產品競爭力和行業話語權,并及時調整營銷策略,嘗試發展直播“帶貨”、個性化定制及共享經濟、平臺經濟、網紅經濟等新業態、新模式,為自身發展“撐起一片天”。 TAweekly: 在全國疫情取得階段性成果時,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選擇在沭陽召開第二屆全國紡織服裝產業園區發展論壇,您認為這會對沭陽紡織產業發展起到什么作用? 石敬峰: 在沭陽舉辦這樣一個全國性、高規格的發展論壇,為疫情之下紡織產業發展“把脈問診”,送來科學的發展理論和最前沿的產業發展動態,幫助我們進一步理清發展思路,為實現紡織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理論遵循和指引;也為企業之間、企業與專家之間、政府與企業之間提供一個“面對面”的交流合作平臺,有助于進一步提升沭陽紡織產業對外知名度和影響力。我們真誠希望社會各界人士能來沭陽走一走、看一看,多提寶貴意見和建議;也殷切期待更多的業界龍頭、翹楚,了解沭陽、愛上沭陽、投資沭陽,攜手打造千億級紡織產業集群! |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