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華平:轉變觀念 提升產業價值 |
王華平/文
■王華平
東華大學研究院副院長,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導,高性能纖維及制品教育部重點實驗室(B)主任。
中國經濟要進行升級,傳統的紡織行業必須進行升級。目前我國紡織產業還是“成本導向”型,以犧牲資源和環境為代價,紡織產業轉型升級,必須向“價值導向”轉變。作為紡織產業重要的組成部分,化纖產業的升級路線也是如此。
加強多種技術融合
推進傳統紡織產業向高科技產業的轉化,纖維的加工技術就需向連續化、規?;?、自動化方向發展。
首先,通過共聚與共混改性、纖維細旦化、異型化、多組分復合與混纖、多功能組合等方法,重點開發具備導濕、透氣功能;防水、防油、防污的三防功能;抗靜電功能;阻燃功能、防熔滴功能;生物相容性功能等高功能的纖維。
其次,提升紡織加工技術。引進并消化吸收國內外先進紡紗技術以及環境友好機織成型技術、圍繞新纖維材料制品加工,突破核心關鍵加工技術,提高我國紡織品附加值及其應用領域。針對新型纖維材料及其面料對紗線結構的相關要求,對裝備進行系統化,結合工藝的最優配置,實現加工產品柔性化、產品質量最優化,并實現節能、高效。
最后,還要重視差別化功能化技術的整合發揮,強調聚合、化纖、織造、染整技術的相互融合。
強調功能與應用的結合,細化產品方案,結合不同的應用領域開發不同功能產品,進行專業化設計,提高服務能力,同時提高產品排他性和競爭能力。
建立上下游聯動推廣模式
隨著科學技術進步的加速,消費者需求的多樣化,產品的生命周期變得越來越短。這對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產品開發能力、快速反應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紡織行業,化纖行業等上游原料供應商長期處于一個相對被動的地位與角色,關注的是如何將產品銷售給買家,缺乏營銷理念。隨著化纖產量的飽和以及規模化效應,企業的利潤空間已被壓縮到靠降低原料成本、運輸成本來保持。企業已無法單憑一己之力去應對多變的市場環境,只有尋找目標相同的合作伙伴,尋求聯合,共享營銷資源,共同分擔營銷費用,共同進行市場推廣。
整個行業應該建立上下游聯動的推廣模式。這種模式就是把原料企業、化纖企業、紡織、染整甚至面料、服裝企業聯合起來,實行倒逼機制,將消費者的需求、消費模式、消費層次、人群結構分布以及其消費理念,快速傳遞到上游,通過原料創新、面料創新、設計創新來實現消費者對產品的需求。
紡織企業還需要通過創新體系的建設實現引領與創造。上游企業首先要建立完整的制備體系——快速反應與產學研合作體系,提高產品開發效率、建立性能與結構的構效關系,為產品開發提供科學體系。下游企業要建立展示體系:將產品功能與實際應用環境結合展示,增加真實感。最后是建立體驗中心,基于人體工學研究在不同運動種類,不同外部條件下,人體新陳代謝的分布情況,建立服裝體驗館,讓消費者親身體驗服裝的舒適度等功能。
打造品牌戰略
當前,品牌作為一種獨有的無形資產,不僅是企業競爭的核心內容和手段,而且還是企業贏得顧客和求得長期發展的關鍵所在。
紡織化纖企業要認真尋找消費需求的熱點及動向,實施產品的差異化。在生產的基礎上,承接原材料采購、產品專業化設計等工作,提高產品針對性與專業化水平。同時,可以考慮在國內服裝市場上建立自主品牌,嘗試品牌經營。
企業品牌在創建初期,應以官方印象為依托,輔以必要宣傳,節省費用的同時把企業與市場的風險降到最低。同時,為了維護品牌形象,保證品牌的市場規范,可以實行第三方吊牌機制,以統一的吊牌形象來保證產品的品質。
跨界,是未來行業的競爭。為了迎合時代的潮流,紡織化纖企業逐步積累企業資源,調整經營管理體系,由原來以生產為主的加工企業,轉變為具有研發、生產、銷售功能的品牌企業,建立完整的價值鏈。(東華大學化纖工程研究中心、“2011計劃”紡織協同創新中心陳向玲對此文亦有貢獻)
|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