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繡的發展、非遺的傳承,一堂公開課教給你很多 |
本刊記者-董笑妍
12月20日下午,作為2018潮州國際刺繡藝術雙年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刺繡與當代生活”為主題的非遺公開課在韓山師范學院召開。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孫淮濱,故宮博物院原副院長李文儒,清華美院原院長、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原主席李當岐,清華美院纖維藝術研究所所長林樂成,中紡聯特邀副會長、重慶市紡織服裝聯合會會長馬明媛,遼寧省紡織服裝協會會長王翀,廣東省服裝協會會長卜曉強,廣東省服裝服飾行業協會執行會長劉岳屏,世界手工聯合會原執行主席王山,中央民族大學少數民族研究所所長祁春英,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國際部主任張蕾,韓山師范學院副院長黃景忠以及多位來自海外的藝術家出席了本次公開課。 中紡聯非遺辦公室主任、中紡聯駐潮州傳統工藝工作站站長張家洲主持公開課。 在公開課上,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孫淮濱首先致辭表示,現在是非遺發展的大好時機,國家對非遺事業高度重視,因此,我們更有信心做好這項事業,近年來,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也組織了一系列活動,促進紡織非遺的保護與傳承。我國紡織非遺資源豐厚、分布廣泛、容易生活化,這些特點讓中國紡織非遺事業大有可為。對非遺“見人、見物、見生活”發展理念的有效實踐,將成為非遺未來發展的有力保障,我們應該將信心、智慧以及責任擔當融入對非遺的傳承工作之中。 韓山師范學院副院長黃景忠介紹說,韓山師范學院在一百多年的辦學歷史中,形成了“勤教力學,為人師表”的校訓,凸顯“扎根粵東,傳承潮汕文化”的辦學特色。本次非遺公開課在本校召開,將為在校學生帶來全新的文化視角,希望有更多的文化活動能夠與學院進行結合。 隨后,各位刺繡、藝術、非遺領域的專家學者分別就各自話題,為在座嘉賓帶來了一堂內容滿滿、精彩異常的非遺公開課。 世界手工業聯合會原執行主席王山 尊重智力原創成果,提高刺繡技藝水平 王山以油畫《貴妃醉酒》為典型案例,為在座嘉賓分析了中國知識產權保護過程中產生的諸多問題,其中,與刺繡緊密相關的主要是著作權和專利權,刺繡作品往往忽視了原作品的固有權利,這是一個非常值得重視的問題。我們需要為行業繡娘開設了圖案課程,提高刺繡產業的創意內涵和法律意識。 水原大學教授張英蘭(韓國) 傳統刺繡與現代生活 張英蘭通過對自己作品以及韓國兒童傳統刺繡服飾的詳細講解,讓嘉賓生動了解了韓國刺繡的文化傳承與技法特色。 “氣”是張英蘭進行刺繡創作的根本,在她看來氣是萬物之源,是自然變化的表現,她通過色彩與針法表達了氣的流動,在抽象設計進行自我表達,從而感動觀眾。 非遺傳承研究員廖伏 不同而和返本開新——基于當代藝術語境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創作的審美建構與意義 廖伏通過對姚惠芬“骷髏幻戲圖系列”蘇繡作品的成功案例。今天的刺繡藝術家要用自己的藝術語言去表達傳統古畫的涵義,需要從根本上來考慮“出新意”,也就是在“藝術語言表現形式”上動腦筋,墨守成規,很難有大突破。姚惠芬不畏艱難、勤于思考,對傳統蘇繡語言當代轉進的探索,具體表現在有兩個維度:蘇繡語言的語義轉換;顛覆性的形式突破。 時尚界高級設計師、中央電視臺綜藝頻道主持人服裝設計師楊貝貝 刺繡與服裝設計 楊貝貝通過“天下有情人”2017央視七夕晚會、“山水中國美”2018央視元旦晚會、“絲路映像”中國時裝藝術精品展等大型活動上刺繡服裝的工藝設計解析,闡釋了“從設計師的角度看中國各民族刺繡,是一片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我們可以從中找到創作靈感?!钡挠^點,并呼吁刺繡大師們能夠更多地參與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與展示之中。 北京服裝學院教師沈飛 傳統工藝·當代設計 沈飛首先通過形成、危機與契機、衰落、蛻變、傳承五個階段歷數了京繡的前世今生,京繡的發展歷程與中國近現代歷史同步,歷經激烈的社會變革,顯示出一定的發展特征和規律。京繡的活態傳承是京繡復興策略之一,亟需我們思考傳統社會形態中京繡這種傳統手工藝文化,在當下開放、多元、國際化環境中如何傳承與發展的問題。 同時,沈飛通過對大量國外刺繡作品的鑒賞與學習,為在座嘉賓帶來了與眾不同的頭腦風暴,也為京秀的未來提供了更多元的可能。 中央民族大學少數民族研究所所長祁春英 少數民族刺繡工藝的保護、傳承與創新發展 對于中國少數民族刺繡及其技藝的保護我們應該深深的思考。少數民族刺繡是中華民族服飾文化遺產的重要部分,是凸顯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徑。在少數民族刺繡技藝的保護、傳承與創新發展中,尋求文化生存十分必要。發展要在繼承少數民族傳統服飾文化技藝的基礎上,引入新技術、新觀念,對款式、面料、技藝等進行適當的變革,增強其實用性和藝術性,使之能夠大規模生產,從而回歸少數民族群眾的日常生活,持續發揮影響。 |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