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起傳承中國刺繡的大旗 |
古藝新生“繡”當先(二) 聽李當岐講述中國刺繡藝術研究院緣何落戶名瑞 本刊記者-趙媛媛 編者按:作為紡織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的一項重要舉措,3月2日,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在廣東省潮州市舉辦了“首屆中國刺繡傳統工藝振興論壇暨中國刺繡藝術研究院成立儀式”。對此,《紡織服裝周刊》于3月13日開設專欄做系列報道,本期與讀者分享成立中國刺繡藝術研究院背后的故事。 中國刺繡藝術研究院由廣東名瑞(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發起倡議,以中國紡織經濟研究中心非物質文化遺產辦公室深入調研及可行性分析為基礎,經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審核批準正式成立。清華美院原院長、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原主席李當岐和廣東名瑞(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蔡民強分別出任中國刺繡藝術研究院院長和執行院長。 意義深遠 恰逢其時 “中國刺繡藝術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積淀,與現代生活和時尚關系密切,有著巨大的拓展空間。”李當岐在研究院成立儀式上表示,近幾十年,高速發展的經濟浪潮在相當程度上擠壓了傳統工藝的生存和發展空間。刺繡工藝雖然因其與現代生活的關聯而得以幸存,但無論是產業規模、市場份額、文化影響還是人才儲備,都面臨困境。 李當岐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各類產業都在轉型升級,積極進行供給側結構性調整。同時,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走出去”等戰略極大地增強了我們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也為振興傳統工藝、弘揚傳統文化吹響了集結號。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從戰略高度決定發揮行業特長,挖掘民間智慧和潛力,集優質資源創建“中國刺繡藝術研究院”,應該說是恰逢其時,具有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中國刺繡藝術研究院為什么會設在潮州,落戶名瑞集團呢?這不僅是因為潮州自古人杰地靈,文化底蘊深厚,非物質文化遺產豐富,關鍵是蔡民強和他的名瑞集團通過這些年的努力,為中國刺繡藝術研究院的創建奠定了基礎?!崩町斸v述了其中的故事。 落戶名瑞 水到渠成 名瑞集團是世界馳名的婚紗晚禮服企業,其前身是潮州市潮繡廠,改革開放以來,為求生存和發展,潮繡廠轉產婚紗晚禮服。然而,即便是在名瑞的婚紗晚禮服產業如日中天、蜚聲海內外的時候,蔡民強和他的團隊也始終不忘初心,在名瑞一直保留著一個潮繡研究所。 幾年前,在把婚紗晚禮服的設計經營工作移交給年輕的掌門人之后,蔡民強、李春亮這兩位潮繡廠的老廠長重操舊業,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刺繡藝術的挖掘、振興和創新實踐中。經過幾十年海內外市場拓展和文化洗禮,兩位老廠長的心胸和眼界極大開闊,他們意識到,過去受地域環境制約而自然形成的四大名繡以及各地的刺繡技藝,在交通、通訊高度發達的信息時代已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失去了地域特色,這些技藝和文化亟待進一步整合和創新發展。因此,他們大膽地打破地域界限,提出了“中國刺繡”這個大概念。 這些年,兩位老廠長足跡遍及大江南北,不帶偏見地整合祖國各地的優質資源,不遺余力地傾情打造“中國刺繡”的傳世之作。2014年和2015年,他們兩次在中國國際時裝周上舉辦大型刺繡藝術展;2016年6月,在文化部對外交流中心的支持下,在巴黎中國文化中心舉辦“錦繡絲路——中國精品刺繡藝術展”,得到了以法國吉美博物館館長為代表的專業人士和時尚界同行的高度評價。巴黎中國文化中心主任蘇旭激動地說:“這是中國文化中心成立以來最高水平的展覽!” 李當岐坦言,向大家講這些故事只是想說明,蔡民強和他的團隊用自己的實踐為中國刺繡的生存和發展進行了有益的探索,為中國刺繡藝術研究院的創建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中國刺繡藝術研究院成立并落戶潮州名瑞集團應該說是“水到渠成”。 明確方向 務實探索 “中國刺繡”是一個完整的概念,中國刺繡藝術研究院的宗旨是集全國刺繡行業精英,振興傳統刺繡工藝,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創新當代中國刺繡,為建設紡織服裝強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貢獻。 李當岐介紹說,研究院的主要任務包括三個方面,一是要深入系統研究中國刺繡文化,整理總結中國刺繡技藝;二是開發創新當代中國刺繡藝術產品;三是培育刺繡人才。中國刺繡藝術研究院將聘請一批德高望重的專家學者、身懷絕技的非遺傳承人和藝術家組成專家委員會,指導研究院的工作。 從研究院的機構設置及任務安排上不難看出,在成立伊始便已經將探索研究工作做了相當程度的細化和落實。研究院下設2個研究所、2個中心,分別負責中國刺繡的歷史與技藝、藝術產品開發、文化傳播和職業技術培訓等方面的具體工作。 歷史與技藝研究所的主要任務是組織專家學者展開中國刺繡藝術史、工藝技法、文化以及中國刺繡產業等方面的整理和研究;藝術產品開發研究所主要負責富有當代特色的中國刺繡藝術品的創新研發以及中國刺繡與當代時尚產品的融合研究;文化傳播中心主要承擔中國刺繡藝術博物館和展示中心、網站的建設,以及海內外交流活動、相關出版物的策劃和組織;職業技術培訓中心的主要任務是培育有藝術修養和審美素質、有工匠精神、掌握刺繡技藝、有志于在刺繡行業發展的專門人才,并與相關專業院校形成戰略合作,采用學校教育與師徒傳承相結合的方式,為中國刺繡行業培養后備人才。 行家論道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如何更好地理解“中國刺繡”這個大概念以及成立中國刺繡藝術研究院的意義和作用?分享相關領導和專家學者的觀點,不失為一種好的方法。 中國刺繡藝術研究院的成立,標志著在中國紡織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的進程中又新增了一股專業化的力量。今后,希望中國刺繡藝術研究院能夠持續實現三個方向的探索:一是開展兼具技藝本真性與當代性、有針對性的“產品創新研發”;二是提升蘊藏附加值與文化自信、有實效的“品牌化經營”;三是實現條件化篩選且保有特色、有底線的“規?;l展”。為中國刺繡傳統工藝及紡織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探索出一條“風景這邊獨好”的文化與產業傳承之路。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 孫瑞哲 整合所有社會資源,探求一條既符合國家大政方針又適合行業自身的傳統工藝傳承與發展之路,從而打造中國紡織非遺的國家品牌,這是一項非常龐大的工程,也是我們的重大使命。從中國刺繡藝術研究院的理念宗旨和目標任務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研究院是有理想追求和責任擔當的。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 孫淮濱 中國刺繡藝術研究院是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精準把握國策大計,勇于開拓創新,承擔歷史責任的具體體現。此舉不僅為紡織行業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時也為刺繡類傳統工藝的振興開辟了更廣的路徑和空間。 ——文化部非遺司巡視員 馬盛德 刺繡,即錦上添花,它的最終目的是讓生活更美好!名瑞集團的藏品和作品水平部分已經超過了故宮收藏的明清刺繡品。 ——故宮博物院原副院長、研究館員 李文儒 潮繡作為中國“四大名繡”粵繡的一個分支而名滿天下。此次研究院的成立,讓刺繡藝術迎來了難得的發展契機。潮州將加大對非遺文化項目的支持和重視力度,推動潮繡與國內其他繡種擴大交流、提升發展,推動刺繡與其他傳統藝術、文化創意實現融合發展,進一步振興傳統手工藝,提升文化軟實力。 ——廣東省潮州市人民政府市長 殷昭舉 人才斷層問題是目前中國刺繡傳承面臨的最嚴峻問題。必須通過長期的人才培養來為整個行業補充新鮮血液,讓中國刺繡的傳承發展薪火相傳。這次中國刺繡藝術研究院的成立,堪稱整個中國刺繡領域的一個典范。 ——著名蘇繡藝術家、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國家級非遺項目(蘇繡)代表性傳承人 姚建萍 中國手工刺繡通常被分為蘇、粵、湘、蜀四大主流派別,即:江蘇的蘇繡、廣東的粵繡、湖南的湘繡、四川的蜀繡。從“四大名繡”還可細分出多種分支派別,比如,潮繡就是粵繡的一個分支繡種。 然而,廣東名瑞(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蔡民強憑借其多年的探索實踐,提出了“中國刺繡”的大概念,這對于振興傳統刺繡工藝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蔡民強談“中國刺繡” 中國刺繡是幾千年來中國政治、經濟、社會、人文生活的產物,是幾千年來各個歷史朝代皇權的表現形式之一,是在歷史發展中形成的中華民族傳統藝術瑰寶,更是當今中國的一張國家名片。 不管你叫什么繡,外國人都認定是中國刺繡,而不是屬于某個種類、某個地區。 近十年中國經濟的繁榮,帶來了快捷的信息傳播、便利的現代交通、互聯網的飛速發展,現代科技對題材的開發,推動了各地刺繡的互相學習、互相吸收、交織融合,改變了傳統的、單一的、“唯我獨尊”的界限,奔向開放融合的中國刺繡大家庭。 當繡花線從手工染色到電腦定色,其色牢度、耐曬牢度、耐磨牢度達到服裝色染水平,刺繡作品的表現力也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當蜀繡融入蘇繡技藝,當粵繡投放湖南繡制,當亂針繡、雙面繡的針法在全國各地使用,當墊金繡走出潮州、走向各地,各種技法和針法已經不是哪個地方所固有,而是成為全國各地刺繡行業的共同財富時,我國的刺繡技藝將達到歷史上的最高水平。 把刺繡行業的非遺傳承放在規模企業中,是促使中國刺繡傳承的保證。中國刺繡分布廣,人員多,傳承不只是一個人的傳承,更是一個集體的傳承,多個集體的共同傳承,一個行業的整體傳承。 |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