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徐長杰
7月15~16日,習近平總書記到內蒙古考察并指導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總書記指出,內蒙古“自然和生態資源十分豐富,民族文化多姿多彩”,強調烏蘭牧騎“永遠不會過時”,要求“要重視少數民族文化保護和傳承,支持和扶持《格薩爾》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培養好傳承人,一代一代接下來、傳下去。
7月31日,開幕前夕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黨委書記兼秘書長高勇,副會長楊紀朝,辦公室主任段紅一行調研參觀了內蒙古興安盟科右中旗蒙古族刺繡產業的發展情況。作為行業最高組織機構,中紡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不斷給予各地企業支持與幫助,這是繼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孫淮濱組織中紡聯非遺辦調研召開“中國手工刺繡創新創業示范基地”專家論證會后的再次見證,這也是中紡聯落實少數民族非物質遺產傳承的又一次有力行動。
出席會議的主要領導嘉賓代表有: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黨委書記兼秘書長高勇,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楊紀朝,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常委、宣傳部長白玉剛,興安盟委書記張恩惠,文化和旅游部非遺司副司長胡雁,全國婦聯發展部部長杜芮,北京服裝學院副校長仲叢生,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顧問曹保明,武漢大學校友企業家聯誼會秘書長蹇宏。同時地方領導以及京繡、滿繡、湘繡、潮繡、蜀繡等國家級、省級、市級刺繡技藝傳承人,內蒙古蒙古族刺繡技藝傳承人,專家學者、企業等代表共300余人參加了開幕式。
楊紀朝表示,截至目前,在我國已公布的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中各種繡藝達30余項,其中就包括了蒙古族刺繡。蒙古族手工刺繡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人民群眾最廣泛、最基礎的情感與生活。為了進一步促進蒙古族刺繡在傳承創新中融入人民群眾生活,融入國際時尚潮流,帶動農牧民脫貧致富,突出蒙古族手工刺繡產業在農牧民素質提升、鄉風文明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講好中國刺繡文化故事,在國家有關部委的大力支持下,通過中紡聯及相關部門共同努力,搭建文化與產業、旅游等融合發展的平臺,促進相互交流、學習與合作,全面振興與創新蒙古族手工刺繡技藝,這是我們舉辦“中國手工刺繡傳承創新大會”的目的和意義。
他指出,在振興蒙繡傳統工藝的過程中,我們要適應新形勢,在市場經濟環境中找到切合實際的有效傳承模式,實現可持續傳承與發展,并提出幾點建議:注重創新;開拓市場;追求藝術;強調互補;促進融合;擴大開放。
近年來,內蒙古認真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認真實施非遺活化工程,大力推進非遺扶貧工程和助力鄉村振興工程,手工刺繡業得到迅速發展,刺繡技藝在傳承中得到極大提升,傳承隊伍越來越壯大。目前,全區從事手工刺繡人員有5萬多人,僅科右中旗就達2.1萬人,涌現出像白晶瑩、于和平這樣的產業帶頭人和一批產業技術工人。
手工刺繡助力了脫貧攻堅;穩定的收入支撐了鄉村振興;大力度培訓提升了婦女素質;鄰里和睦促進了鄉風文明,同時,以繡興業推動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弘揚,創業平臺成就了大學生創新創業。此外,刺繡業的振興也帶動了文化旅游業發展,形成了守望相助促進形成民族團結新氣象。
北京服裝學院是一所特色鮮明的時尚高等學府,學校著力打造中華服飾文化研究工程,構建了中華服飾從文化傳承、技藝復原到創新設計的系統性與科學性的研究方法,產出了一大批重大原創成果,在國內外產生了十分廣泛的影響。蒙古族手工刺繡底蘊深厚,特色鮮明,承載著蒙古族人民群眾最廣泛、最基礎的情感與生活。北京服裝學院將與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宣傳部、自治區文旅廳共同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通過共建蒙古族刺繡與現代設計創新創意實踐基地和中心等方式來參與蒙古族手工刺繡的傳承創新,匯聚優勢資源,搭建良好平臺,深化務實合作,積極推動產業升級和人才培養,帶動農牧民脫貧致富,擦亮新時代“蒙繡”品牌,為促進蒙古族刺繡進一步融入人民群眾生活、融入國際時尚潮流,為弘揚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樹立“文化自信”作出不懈努力。
興安盟將以辦好此次會議為契機,用足用好大會形成的各項成果,堅持政府、企業和社會相結合,堅持保護與傳承相結合,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創新民族手工刺繡傳承和發展的體制模式、產業模式,充分發揮其在農牧民素質提升、鄉風文明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探索總結出一條蒙古族刺繡產業高質量發展之路,讓群眾在針線交錯間織就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中紡聯非遺辦經過組織并通過專家論證,決定授予內蒙古科右中旗“中國手工刺繡創新創業示范基地”。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黨委書記兼秘書長高勇與自治區黨委常委、宣傳部長白玉剛,共同為“中國手工刺繡創新創業示范基地”揭牌。
近年來,科右中旗挖掘、傳承和發展蒙古族傳統刺繡藝術,帶動了農牧民增收,促進了鄉風文明。經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考察論證,決定命名興安盟科右中旗為“中國蒙古族刺繡文化之鄉”,并同意建立“中國蒙古族刺繡文化傳承保護基地”。
▲國家文化和旅游部非遺司副司長胡雁、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顧問曹保明,共同為“中國蒙古族刺繡文化之鄉”揭牌。
為進一步支持蒙繡產業,培養蒙古族刺繡專業人才,加快蒙繡產業升級,北京服裝學院等12所高校與科右中旗共建“蒙古族刺繡與現代設計創新創意實踐基地”。
▲北京服裝學院副校長仲叢生、興安盟委書記張恩惠,共同為“蒙古族刺繡與現代設計創新創意實踐基地”揭牌。
為了給蒙古族刺繡產業發展帶來新的理念,幫助蒙古族刺繡在人才培訓、產品研發、創意設計、文化內涵等方面實現全面提升,經前期調研論證,北京服裝學院等12所高校與興安盟科右中旗將建立“蒙古族刺繡與現代設計創新創意中心”。
▲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副廳長李曉秋為12所高校代表頒發牌匾。
為推動蒙古族刺繡傳承發展,提高蒙繡的技藝水平,經蒙古族刺繡傳承創新協會首屆理事會全體通過,聘請著名蘇繡藝術家、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遺項目(蘇繡)代表性傳承人姚建萍擔任蒙古族刺繡傳承創新協會名譽理事長。
▲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常委、宣傳部長白玉剛,為姚建萍頒發蒙古族刺繡傳承創新協會名譽理事長證書。
▲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副部長韓昀祥、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副廳長李曉秋、北京服裝學院副校長仲叢生簽署三方戰略合作協議。
▲興安盟盟委委員、宣傳部長呼和與蘇州高新技術開發區工委宣傳部副部長徐群簽訂刺繡文化交流合作框架協議。
▲科右中旗蒙繡與內蒙古新華發行集團以及7家合作企業簽訂框架合作協議和產品訂單合同,產品訂單總額為6400萬元。
開幕式結束后,舉辦了中國手工刺繡高峰論壇。論壇以“承榮·思新”為主題,圍繞中國手工刺繡的文化內涵、傳承創新、產業發展等議題,邀請有關專家學者以分享、沙龍的形式進行了演講發言。
開幕式前,與會領導嘉賓參觀了中國手工刺繡成果展、中國手工藝刺繡現場“教學”展、中國手工刺繡主題服裝設計平面圖展。8月2日,與會人員還將赴科右中旗考察蒙古族刺繡扶貧車間、蒙古族刺繡產業村等,共同推動蒙古族刺繡等民族刺繡的傳承保護與創新發展。
打贏脫貧攻堅戰,靠的是繡娘這“半邊天”
7月31日,在內蒙古興安盟科右中旗巴彥呼舒鎮烏遜嘎查,記者跟隨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黨委書記兼秘書長高勇,副會長楊紀朝,辦公室主任段紅一行探訪了一個“蒙古刺繡產業村”,這里的婦女們的“朋友圈”與我們的大為不同,她們交流的多是刺繡技藝、刺繡經驗,而她們的“朋友圈”自然都是身手不凡的蒙古刺繡手藝人和傳承人。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隨著各地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開發力度的加大,科右中旗蒙繡走上了產業化的發展道路,2萬余名草原繡娘執針持線,繡出了新時代農村牧區的美好生活,成為了內蒙古脫貧攻堅戰場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截至2018年10月,烏遜嘎查建檔立卡貧困戶53戶134人全部實現了脫貧;2019年4月,科右中旗也達到貧困旗縣退出有關指標,退出貧困旗縣序列。
守住文脈,換來了“金山銀山”
據介紹,科右中旗的蒙古族刺繡“始于宮廷王府、興于百姓民間、隱于市井村落”,是當地特有的草原文化瑰寶。
高勇一行首先來到了圖什業圖王府刺繡文化博物館,該博物館展廳建筑面積2700平方米,由歷史展廳、民間展廳、扶貧成果展廳等三個單展廳構成。分為陳列區、展賣區、活動區,陳列區共有1072件展品,是廣大農牧民學習、交流、參觀刺繡文化的基地和科右中旗展示王府刺繡助力全旗脫貧攻堅工作成果的平臺。
博物館中展出的各種蒙古手工刺繡不僅是“十指生花”,一草一木、一顰一笑更是栩栩如生。高勇在參觀過后對蒙古手工刺繡在傳承、保護和發展方面的做法給予高度肯定,并對其在文創產品方面的創新表示贊揚,同時他還提出,要將博物館里展出的一些頗具特色產品實現終端銷售的高端和定制化,讓產品的價值實現最大化。
眾所周知,農村牧區長期以男勞力為主的生產方式,形成了當地“男主外、女主內”的保守觀念。農閑期間,婦女大多留守鄉村,孝老護幼。為推進脫貧攻堅,為了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白晶瑩在旗委、政府的高度重視下成立了大學生創業就業扶貧服務協會和祥瑞刺繡扶貧服務有限責任公司,建立刺繡基地,采取“企業+協會+基地”的發展模式,帶動大學生創業,服務于農牧民。
隨同高勇一行在參觀圖什業圖王府刺繡扶貧車間時記者了解到,自2016年起,以蘇木鎮為單位,協會已在全旗173個嘎查開展王府刺繡培訓工作,目前已培訓農牧民10000余人,其中包括2895名建檔立卡貧困婦女,遍布全旗12個蘇木鎮,帶動了21000名婦女參與到刺繡產業中來,形成了51個產業村。
而最讓記者感嘆的是車間里不僅培養“繡娘”,還培養出了許多的男性繡工,工作人員就向高勇、楊紀朝一行人員展示了一款由男性刺繡的牡丹圖案作品,技工之流暢,花樣之生動贏得聲聲贊嘆。足以見出,蒙古刺繡產業在當地已深入人心。
事實上,蒙古手工繡不僅幫科右中旗巴彥呼舒鎮摘掉了貧困的帽子,更是給那里的人們帶來了新的生活方式。
當天下午,高勇一行還到一戶農家了解產業發展情況,記者發現,蒙古手工刺繡帶給繡娘的不僅僅是收入上的增長,更是對未來生活有了美好期待。在農戶家中記者看到,無論是“刺繡女能手”的榮譽肩帶還是自己親手繡制的刺繡作品,都被擺放或懸掛在家里的重要位置,刺繡不僅充實著他們的生活,更裝點著生活。
對此高勇表示,未來蒙古手工刺繡還要將設計、工人的熟練程度以及產品的價值等搞上去,要將繡娘每小時的效率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讓村民再富一點!
2018年,烏遜嘎查獲得全旗創建幸福家庭示范單位,新時代農牧民素質提升工程示范嘎查,興安盟“改變生活從庭院做起”專項行動美麗庭院示范村、興安盟文明村鎮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