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瑞哲:深化改革開放,構筑紡織強國 |
2018年 中國迎來了改革開放40周年 40年來 中國這片進行著全世界 “最有勇氣的制度實驗、發展實踐”的土地 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一系列成就和變化 匯聚起來就是磅礴的力量 推動著中國社會的發展進步 折射著改革開放的偉大進程 今天,我們特邀中國紡織行業領導 總結過去,展望未來 繼續改革,堅持開放 探索高質量發展之路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 孫 瑞 哲 自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以來,改革開放這場中國的第二次革命,深刻地改變了中國人民、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改變了全球發展格局和世界歷史走向。在40年改革開放進程中,中國紡織工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不斷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以十九大召開為標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開啟了新篇章,進入了新時代。在新的歷史方位,中國紡織工業迫切需要回答在改革開放新時期如何順應時代要求、實現高質量發展。歷史中有屬于未來的東西。要解決好時代課題,需要我們從持續40年的行業改革實踐中汲取智慧與力量。 (一) 改革開放40年 風雷激蕩,波瀾壯闊 作為對外開放的排頭兵、經濟體制改革的先行者、國家工業化進程的母親行業,紡織工業在改革開放的偉大歷史進程中,取得了全方位、開創性的發展,發生了深層次、根本性的變化,做出了多維度、歷史性的貢獻。 這40年,紡織行業一直保持平穩健康發展,支柱產業地位始終沒有動搖。1978年,紡織工業實現工業總產值(不變價)473.2億元(全口徑);2017年,規模以上紡織企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68935.65億元,占全國規模以上工業的5.9%,不考慮統計口徑等變化帶來的影響,約為1978年的140多倍。紡織品服裝出口2745.1億美元,是1978年的127.4倍,占全國出口總額比重12.13%,全行業凈創匯2419億美元,占全國的57.3%。產業用紡織品發展迅猛,應用領域不斷豐富,行業新增長極的作用日漸凸顯。全國百強縣域經濟中大部分是以紡織為主業發展起來的。 這40年,紡織行業一直致力于服務改善民生,民生產業地位更加突出。1978年,中國人均纖維消費量僅有2.9公斤,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8%。2017年行業規上企業服裝產量287.81億件,如果按占全國比重55%估計,相當于為世界人口(按76億計算)每人提供6.89件衣服。行業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是農村轉移勞動力的重要入口。全行業就業人口超過2000萬。信息化、服務化、創意化的深度推進,使得產業生態對勞動力的吸納能力日漸增強。 這40年,紡織行業一直堅持開放包容發展,國際競爭優勢產業的地位日漸鞏固。2017年中國纖維加工量為5430萬噸(不含玻璃纖維),是1978年276萬噸的近20倍,占世界纖維加工總量比重一半以上。面料總體自給率超過95%,服裝出口一般貿易比重從1996年35.7%提高到2017年89.3%。中國紡織工業已成為支撐世界紡織工業體系平穩運行的核心力量和推進全球經濟文化合作治理的重要產業平臺。 (二) 改革開放40年 滄海橫流,人間正道 40年的發展為中國紡織強國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也積累了豐富經驗,可以總結為三個變化: 一是以開放增空間,從國內市場到國際市場的延展。上世紀80年代,行業緊緊抓住全球產業轉移和對外開放的歷史機遇,“三來一補”外向型經濟迅猛發展。2001年加入WTO,中國紡織工業進入全球化發展的“快車道”,行業所有制結構、發展模式、裝備技術獲得重大突破。十八大以來,以“一帶一路”等合作倡議為契機,中國形成了全面開放的發展新格局,行業在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中正發揮著日漸重要的作用。 二是以市場增活力,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轉變。從“計劃經濟為主、市場經濟為輔”到“有計劃的商品經濟”;從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基礎性作用”到發揮“決定性作用”;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入,行業發展活力不斷釋放。企業經營主體經歷了國營企業到國有企業的轉變,個體經濟、外資經濟、鄉鎮企業實現大發展;“壓錠解困”,進一步促成了國退民進的發展格局。截至2016年,國有控股工業企業中,紡織業186家,資產總計1238.25億元;服裝業163家,資產總計275.48億元;化纖業43家,資產總計922.77億元。而私營工業企業中紡織業13614家,資產總計11498.94億元;服裝業8922家,資產總計5404.23億元;化纖業1260家,資產總計2192.12億元。 三是以創新增價值,從規模發展到質量發展的躍升。改革開放進程中,中國紡織工業以創新為根本,不斷推進行業全要素生產率和產品附加值提升。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紡織工業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深入推進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行業發展呈現出增長與結構、格局、創新相得益彰的良好局面。2013-2017年,紡織工業規上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由63759.86億元增長至68935.65億元,利潤額由3506.05億元增長至3768.81億元。行業自主創新能力、技術裝備水平和產品開發能力整體大幅提升。智能制造有序推進,業態創新蓬勃發展,場景經濟、平臺經濟、共享經濟廣泛滲透,行業新模式、新服務不斷涌現。 (三) 改革開放40年 草木蔓發,春山可望 當前,改革開放也到了一個新的歷史關口。行業推進改革的復雜程度、艱巨程度不亞于40年前。在新一輪產業革命與技術革命的驅動下,世界紡織工業的發展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調整。產業鏈、價值鏈與創新鏈,相互交織,各種問題牽一發而動全身。行業新入口、新模式、新界面不斷涌現,原有生態處于波動與解構之中。行業發展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顯著增強。大機遇、大變革,千載難逢,大挑戰、大跨越,千山萬水。要把握機遇,勇立潮頭,行業需要深化改革,積極作為。 深化改革要堅持問題導向。矛盾運動是事物發展的動力,改革的核心就是要解決問題、化解矛盾。當前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是關系行業改革發展的根本性變化,必須積極適應。一方面消費升級不斷深化,市場需求呈現出從注重量的滿足向追求質的提升轉變等特征,這對行業供給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行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亟待解決。要素供給結構性矛盾與產品供給同質化傾向都較為嚴重;資源要素分配與現有的區域格局、利益格局存在錯位;核心技術、關鍵共性技術和前沿引領技術創新與應用仍顯不足;現有金融供給不能很好滿足行業發展需要;行業社會責任建設和信用體系建設需要深化。這些問題是行業改革的方向,也是改革成果的試金石。 深化改革要堅持創新導向。改革開放是創新實踐,沒有現存模式可搬、沒有既有路徑可循,要取得成功只能依靠創新。要培育創新意識,倡導創新精神,完善創新機制,營造創新氛圍,用新思維、新方法、新工具化解行業的傳統痼疾與時代陣痛。要“摸著石頭過河”,大膽探索但不莽撞冒進,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由點到面、逐步發展;要求真務實,“不管白貓黑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出實效,見真章,不務虛名;要重視科技創新,堅持“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瞄準世界科技前沿,突出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要加強學習、學以致用,在實踐中求真知,在探索中找規律,不斷形成新經驗、推進新作為。 深化改革要堅持戰略導向。行業在改革開放中取得巨大成就,根本原因在于行業始終堅持黨的正確領導,始終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立足發展實際、遵循客觀規律、服務國家大局、順應時代潮流。當前,我國正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的攻堅戰,實現高質量發展是當前面臨的緊要任務。行業改革應當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做好行業頂層規劃與戰略安排,找準結合點和著力點,對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發展需要,對接三大攻堅戰和高質量發展的現實要求。根據當前形勢變化,中紡聯正在對《建設紡織強國綱要(2011-2020年)》發展目標進行科學調整,推進“綱要”的實施和與國家2025建設制造業強國戰略對接。 紡織行業在2001年提出紡織強國建設的發展目標;2012年發布了《建設紡織強國綱要(2011-2020年)》,進一步明確“科技強國、品牌強國、可持續發展強國、人才強國”四大主攻方向和任務目標。是多年的發展積累給了行業這樣的底氣與追求;是市場經濟大潮的洗禮,賦予行業這樣的眼光和膽識;是對外開放的歷練,涵養了行業這樣的視野與胸懷。從實踐看,“綱要”提出的重點戰略任務都取得了良好的階段性成果。中國紡織工業完全有能力、有條件在工業領域率先完成強國建設,讓“科技、時尚、綠色”成為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新標簽。 (四) 改革開放40年 波光遠影,蓄勢待發 “四十而不惑”,在中國文化中,40年是一個與思考、參悟相關的年份。40年前,伴隨改革開放大幕的拉開,紡織人艱苦奮斗在世界紡織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40年后的今天,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行業實現紡織強國建設的條件更加成熟,認識更加清晰:產業要成長就必須在歷史前進的邏輯中前進、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發展,堅持改革、深化開放。 在新的歷史方位,紡織行業深化改革需要緊扣高質量發展的總要求,圍繞“科技、時尚、綠色”的行業新標簽,深化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過程中我們需要完善頂層設計與摸著石頭過河相結合,需要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相促進,需要解放思想、轉變思維,需要實事求是、真抓實干。 從數量思維向質量思維轉變。質量第一,效益優先,塑造以質量為核心的供給新格局,把質量作為紡織強國建設的生命線。深入推進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提高供給體系質量為主攻方向,推進技術結構、產品結構、產能結構調整,提高行業產品和服務的供給能力,破除無效供給、減少同質競爭,促進行業從規模經濟轉向精益發展。 從個體思維向系統思維轉變。共謀發展,共享成果,塑造以共贏為目標的利益新格局。引導行業企業從關注競爭轉向尋求協同,突破組織邊界、共享資源能力、實現價值增值。不斷豐富參與主體,將參與者由企業延伸至包括消費者在內的利益相關方,不斷豐富利益架構,構筑更具柔性的產業合作框架與平臺。 從界限思維向融合思維轉變。互聯包容,優進優出,塑造以開放為導向的合作新格局。協調推進行業“引進來”與“走出去”,加強創新能力開放合作,以產業發展促進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區域開放格局的形成。深入推進行業產融結合、兩化融合、軍民融合、技藝融合,促進國家間、區域間、產業間、企業間的資源能力高度協同。加快建設紡織制造、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 從責任思維向價值思維轉變。綠水青山,金山銀山,塑造以可持續為標準的價值新格局。以綠色原料、綠色設計、綠色生產、循環應用為抓手,生產更多優質生態紡織產品,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構建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將行業發展融入美麗中國建設。 “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中國與世界絲縷間的聯系不會斷開,只會愈來愈緊密。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讓我們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新起點上,以昂揚銳氣、蓬勃朝氣推進行業改革發展,共創行業美好未來。 |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