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昆:從破殼而出到世界化纖巨頭 |
本刊記者-郭春花
2018年 中國迎來了改革開放40周年 中紡聯會刊《紡織服裝周刊》、《中國紡織》 聯合啟動了 “ 改變 ? 崛起 ? 提升 ” ——中國紡織服裝改革開放40年系列宣傳報道 推出“領軍40人”欄目 特邀請在改革開放過程中 為中國紡織業做出突出貢獻的精英代表人物 暢談回顧40年來的探索實踐,并展望美好未來 1991年,它是一家總資產不到500萬元、連年虧損且資不抵債近100萬元的化纖廠;今天,它以這樣的業績傲立全球化纖行業:擁有總資產近300億元,下轄5個直屬廠區和18家控股企業,員工超過18000人;具備540萬噸聚合和580萬噸滌綸長絲、420萬噸PTA年生產加工能力,居世界滌綸長絲企業產能和產量之首;連續16年名列中國企業500強,2017年排名第362位;成為浙江嘉興市股改以來第一家主板上市企業…… 有人說,改革開放40年所創造的“中國奇跡”,最好地詮釋了“創新精神是中華民族最鮮明的稟賦”。那么作為中國鄉鎮、民營企業代表的桐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改革開放中,從一家總資產不到500萬元、連年虧損且資不抵債近100萬元的化纖廠發展到傲立全球化纖行業,同樣是對中華民族的這種創新精神最好的詮釋。 習近平總書記說,“改革開放40年來,我們以敢闖敢干的勇氣和自我革新的擔當,闖出了一條新路、好路,實現了從‘趕上時代’到‘引領時代’的偉大跨越。”一路走過37年的桐昆集團,也以敢為人先的氣概,在以穩健著稱的桐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士良的帶領下,走出了一條具有桐昆特色的穩健發展之路,從1991年至今,實現了“五無”:無年度虧損、無對外擔保借款、無銷售應收款項、無產品積壓庫存、無停產減產。 從全省倒數第一到全球第一 桐昆寫就時代的精彩答卷 1981年,浙江省桐鄉縣洲泉鎮的五個公社與桐鄉縣的社隊企業局聯合創建了當地第一家專業生產化纖長絲的鄉鎮企業——桐鄉縣化學纖維廠。1986年,廠子把彈力襪車間劃分了出去單獨成立彈力襪廠,并把正在建設中的技改項目劃分出去成立鳳鳴化纖廠。但是由于經營管理等諸多困難,彈力襪廠存在了兩年之后宣告關門,桐鄉化纖廠也停滯不前。至1990年,桐鄉化纖廠陷入困境,成為整個浙江省化纖紡絲行業規模效益倒數第一的企業。 眼看著廠子要倒閉,200多名職工心痛不已,聯名致信當地政府領導希望調整企業的領導班子。職工們的來信引起了當地政府的重視,他們多次找當時在鳳鳴化纖廠任副廠長一職的陳士良談話,希望其出任桐鄉化纖廠廠長。 1991年3月5日,當地政府一紙“命令”,陳士良接過了這個攤子。在當時,清算小組清算后發現,總資產不到500萬元的桐鄉化纖廠已經資不抵債近100萬元。 上任伊始,陳士良便奔波于省市內外,進行深入細致的市場調研。當時全國化纖市場供銷兩旺,正處于繁榮時期,低檔次的丙綸產品市場銷路暢通無阻,交易頻繁,經常供不應求。而以桐鄉化纖廠當時的技術水平雖然沒有走在同行業中的前列,但產品的銷路應該可以看好,而且工廠尚有許多可以利用的閑置資源。于是,整頓內部管理,恢復正常生產,就成了陳士良破釜沉舟、背水一戰的第一仗。 同時,陳士良以他獨特的人格魅力努力聚攏渙散的人心。每天他都與員工摸爬滾打在一起,與員工以心換心、將心比心,使員工們看到了企業新的希望。在同樣的設備、同樣的市場行情、同樣的中層領導和職工隊伍的情況下,在陳士良調任廠長后的第一個月,桐鄉化纖廠的產量就增加了近四成,獲利五萬元。 隨后,陳士良馬不停蹄地擴大產能,利用企業自身積累,僅用一個月的時間就上了一條年產200噸的SKV101丙綸紡絲機生產線,兩個月收回全部投入,當年盈利100萬元。陳士良首戰告捷,邁出了他事業起步最為艱辛的一步。 1992~1993年,隨著市場需求變化,滌綸長絲產品以其優越的性能和用途預示著廣闊的市場前景,調整產品結構勢在必行。為籌到技改資金,陳士良決定“借船出?!薄鄙蠈ふ衣摖I生產的合作伙伴?!熬\所至,金石為開”,陳士良以滿腔誠意和高度可行的合作方案先后贏得了江蘇昆山蘇三山集團、江蘇常熟化纖設備廠的支持和信任,引進三條滌綸紡絲線。至1993年初,一個原本需要3000萬資金和數年時間的技改項目僅用一年就順利完成了。桐鄉化纖廠當年實現產值6500萬元,利稅1000萬元。企業從此脫胎換骨,初具規模。后來,為了讓企業牢記這段創業歷程,同時為表達對昆山蘇三山集團、常熟化纖設備廠患難相助的感激,陳士良把企業更名為“桐昆”,志名以謝。至此,桐昆走上了健康發展道路。 1995~1996年,桐昆開始從常規紡向高速紡的方向發展,在這個升級發展期,桐昆一躍成為桐鄉市經濟總量第一的企業。1997~1998年,桐昆開始了低成本擴張,先后以兼并、重組等方式收購了一批企業,迅速壯大了企業規模,1998年,桐昆投資1.6億元引進日本生產線,上馬了一步法。在這一步步的發展過程中,桐昆跨上了滌綸長絲專業化的經營之路,開啟了新一輪的發展。 1999年,桐昆進行了股份制改造,建立了浙江桐昆化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并在2004年更名為桐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建立起科學完善的現代企業制度,從組織結構上奠定了企業高速發展的基礎。也正是在這幾年的時間里,桐昆實現了從切片紡絲到熔體直紡的跨越。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陰影下,桐昆逆勢而上,投資12億元啟動了世界單線產能最大的熔體直紡項目,并于2009年順利投產,同年,投資33億元啟動了嘉興石化年產80萬噸的PTA項目,這個項目也使得桐昆形成上通PTA、下達長絲生產的產業體系,進一步增強了企業的抗風險能力。至此,桐昆也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滌綸長絲生產商。2011年5月18日,“桐昆股份”成功上市,桐昆進入資本市場,屬于桐昆的嶄新藍圖也從這里展開。 如今,桐昆又進入了“做強主業、拓展行業、延伸優化產業鏈、打造全產業鏈”的發展新階段,開始進軍上游煉化產業,拓展企業發展空間。2017年5月,桐昆股份收購浙江桐昆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所持有的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20%股權,拓展石化上游業務,努力打通PX—PTA—長絲全產業鏈。 大刀闊斧改革 成就跨越式發展 從一個資不抵債100萬元的鄉鎮企業到世界級滌綸長絲企業,縱觀桐昆幾十年的發展,陳士良認為是“穩健”的,甚至可以說是“保守”的。用他的話說,就是“做事要考慮能力,包括領導者個人的能力、團隊的能力;要考慮資金實力,不要做超出自己實力的事情;要根據市場的需求去做事”。然而正是這份穩健和保守,讓陳士良帶領桐昆走出了一條轉型升級特色路,給行業做出了表率。
首先是生產設備更新換代推動產品升級。在陳士良看來,裝備優勢是企業專注行業發展的“內涵”擴張。這盤棋,桐昆一下就是30多年。從1982年建廠初期的VC403鎮江產丙綸生產設備到上世紀90年代初SKV101設備,轉滌綸后,從最初的KP431滌綸紡絲設備和常熟SKV102滌綸紡絲設備到如今從德國、日本進口的最先進的巴馬格、TMT紡絲卷繞設備,從二頭紡到現在的十二頭紡、十六頭紡、二十四頭紡乃至三十二頭紡,每一步都讓桐昆在化纖行業走得更穩更實,也讓桐昆的產品不斷升級。如今,桐昆已具備五大系列1000多個滌綸長絲產品生產能力,產品差別化率超過60%,從50D到1000D之間幾乎所有規格的滌綸長絲均可生產,被業界稱為中國滌綸長絲行業的“沃爾瑪”。 其次是創新為魂,耐住性子磨練內功。翻看桐昆集團的創新發展圖表,這是一張用大投入換來更大產出的圖表——2017年,桐昆全年完成工業性生產投入超過100億元,其中技術改造和科研方面均投入逾3億元;至今,由桐昆牽頭、參與起草的國家(行業)標準已近40項,列入國家級科技支撐計劃3項,列入國家火炬計劃9項,申報專利500余項,擁有省級高新技術產品400余項。 第三,機器換人、智能制造推進企業提質增效。當經濟新常態的氣息迎面撲來時,“機器換人”成為桐昆撬動企業轉型升級發展的加速器。過去的化纖產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而如今,桐昆的新車間里,從生產線上下線到倉儲、發貨,已經全部實現自動化。只見車間里化纖絲筒從生產線上自動落到推車上,沿著軌道來到包裝車間,巨大的機械手臂把絲筒放上包裝流水線,打包、貼上標簽,再由機械手臂放入推車自動送入全自動立體倉庫。與此同時,根據當天的訂單,存儲在倉庫里的貨品經過自動分揀系統的運算,通過軌道自動運輸至發貨區,完成發貨。這自動化生產場景是桐昆集團近年來持續加大智能制造改造力度的生動縮影。 第四,“互聯網+”融入傳統工業探索新領域。隨著“互聯網+”概念的不斷普及,桐昆這個傳統的行業也在“互聯網+”上探尋一方新天地。2014年8月22日,桐昆“工銀聚”平臺正式上線,實現了企業多渠道銷售,成為嘉興地區化纖行業實現網上交易的首例。目前,桐昆信息化系統已廣泛涵蓋企業各項管理,實現由單一系統運用到業務集成的轉變,信息化促企業管理升級,借助大數據促進了企業轉型。桐昆集團從2003年起引進ERP系統,從以前的純手工到部分自動化。2014年起集團導入了新的ERP系統和OA辦公系統。新的ERP系統和OA辦公系統的上線不僅提供了強大的數據支撐,而且更加規范了集團生產、銷售各個環節。信息化改造后,桐昆集團銷售、財務崗位縮減了50%,倉庫、警衛崗位縮減了33%,去年貨品庫存天數從平均10天縮減為4天。 第五,清潔生產、節能降耗,綠色生產引領行業趨勢。“節能用電沒訣竅,隨手關燈為首要”、“請隨手關緊水龍頭”……像這樣的提示,在桐昆集團行政樓、生產車間隨處可見。在桐昆集團幾個廠區的屋頂,成片的太陽能光伏板蔚為壯觀,源源不斷地向車間輸送著“綠色電”。對于化纖行業高能耗特性,陳士良始終有著清醒的認識。在一手抓企業發展的同時,另一手緊緊抓住節能降耗不放。桐昆下屬恒盛、恒通、恒邦、恒騰幾大分公司的乙醛回收項目順利投入運行;恒通工業區及恒騰公司光伏發電項目,裝機容量已達13.5MW,全年發電量超過1300萬度,在行業內首屈一指;嘉興石化尾氣余熱發電項目,循環水系統節能改造、中水回用系統改造、污泥干化項目,園區廠區廢絲造粒項目、染色水處理系統,恒達FDY油氣分離系統,恒盛公司脫硫除塵系統等均已投入使用……從切片紡企業延伸到熔體直紡,從熔體直紡到PTA,從年產不足千噸到如今百萬噸級的企業,桐昆集團通過“加減乘除”法則來實現一次次飛躍式轉變:通過進一步增加產量,降低萬元產值能耗,實現節能降耗的加法效應;積極推進節能技術改造和加強能耗管理,減少能源消耗,實現能耗減量效應;利用新工藝、新技術,開發差別化新品種和高附加值產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實現技術進步節能的“乘”數效應;同時,通過小改小革,自主創新,改造高能耗低產出的生產線,實現落后低效產能淘汰的“去除”效應。 去年,桐昆集團牽頭的“綠色多功能差別化聚酯纖維制造與應用技術集成創新”項目入選了國家綠色制造系統集成項目,成為嘉興首個入選這一“國家隊”的項目。 百年桐昆 永續經營 雖然目前桐昆取得了如此驕人成就,但在陳士良看來,這只是百年桐昆建設過程中的一點小成績,在他心中始終有一個“打造百年桐昆,實現永續經營”的夢想:打造一個產能超千萬的“全產業鏈企業”、“先進化纖制造企業”和“綠色智能企業”。 為此,桐昆集團表示,“十三五”及以后相當長的一個時期,桐昆將堅持“規模化、一體化、差別化、集約化”的發展思路,牢牢把握新的發展機遇,充分利用資本市場力量,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加快轉型升級,全力推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努力實現綠色發展、低碳發展、和諧發展。同時,努力打造企業在科技和人才上的核心競爭力,不斷拓展國際化視野和提高國際化水平,力爭把公司發展成為世界級的企業集團。 預計到“十三五”末,桐昆長絲年產能將超過750萬噸,聚合年產能將超700萬噸,PTA年生產能力達到420萬噸,并向上游拓展,實現再造一個新桐昆的目標。為著這樣的夢想和目標,桐昆將持續以大投入為支撐,以大轉型、大提升為抓手,實現企業全面大發展,繼續為地方經濟發展和化纖產業進步而不懈努力! |
相關文章 |